运动中注意力、情绪和心境对表现的影响及相关理论解析
1. 心流体验的相关研究
心流体验与运动员的表现密切相关。研究对运动员进行测量,同时评估特质心流,并在比赛相关的竞技活动后立即测量所有参与者的心流状态。研究得出了三个重要发现:
- 心流的特质和状态测量都与感知能力相关,这支持了心流与高技能和高挑战相关的概念。
- 心流的特质和状态测量都与竞赛特质焦虑呈负相关,这证实了积极而非消极情绪有助于心流体验的观点,也表明焦虑是心流的对立面。
- 心流的特质和状态测量都与内在动机呈正相关,因为心流体验通常发生在执行有趣且愉快的任务时。
此外,心流与内在动机密切相关,自主性、能力和关联性是运动员心流参与的前因,而这些也是内在动机的前因。运动员参与度由信心、奉献精神、热情和活力等因素决定,这些都与内在动机密切相关。
近期研究还将心流体验与正念联系起来。正念通过正念/失念量表(MMS)测量,定义为非评判性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研究发现正念与心流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正念可以预测挑战 - 技能平衡、行动与意识的融合、明确的目标、专注和意识的丧失,这些都是心流体验的定义特征。
2. 琼斯的方向性理论
在之前关于灾难理论和个体最佳功能区理论(IZOF)的讨论中,焦虑或任何情绪的强度是关注的焦点。而琼斯(1991)指出,焦虑的强度并非最重要的,运动员对焦虑强度相对于后续竞赛事件是促进还是阻碍的感知更为关键。他将这种促进或阻碍的感知称为焦虑或任何情绪的方向成分。后来,琼斯及其同事还提出了焦虑的第三个成分,即频率成分,它评估焦虑症状的体验程度。
琼斯及其同事修订了竞赛状态焦虑量表 - 2(CSAI - 2),以测量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