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德跨文化合作:绿色城市实践中的知识共创与可持续发展
1. 跨文化知识共创的主题学习
在第二次印德对话(IGD)的全体会议讨论中,浮现出四个相互关联的主题:
- 农业食品系统与粮食主权:涉及生计、生产和消费。
- 印度和德国背景下的跨文化问题:涵盖各种知识领域的相关性。
- 应对可持续转型的参与和治理工具与技术。
- 印德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为了确定跨文化学习和教育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城市园艺方面,开展了一项补充研究。该研究运用全球公民教育(GCE)的概念,采用生态系统服务(ES)的结构化模型,将Potschin和Haines - Young(2011)的生态系统级联模型(ECM)改编为生态系统服务通信模型(ESCM)。ESCM包含生态系统、其组成部分、生态系统内的非人类和人类相互作用、生态系统的产出以及人们赋予它们的价值。
这项研究旨在回答两个问题:
1. 谁可以参与园艺和可持续性方面的跨文化知识交流?
2. 在城市农业/园艺背景下,交流的媒介和主题有哪些?
从访谈对象的陈述中,确定了一系列利益相关者,如下表所示:
| 组名 | 提及的个人、团体和机构 |
| — | — |
| 地理群体 | 移民、西方、全球南方、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游客 |
| 社会层面 | 社会、公民、居民、公众、每个人、志愿者、活动家、非政府组织 |
| 教育相关群体 | 教育组织、幼儿园、农村/城市/企业学校、大学、植物学系、生态俱乐部、生物学家、社会科学家、研究协会 |
| 政府机构 | 联合国、粮农组织、国家、地方/中央政府、市政当局、城市经理、园艺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