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DeepFaceLab的一些乱七八糟的小技巧

(一)移动工作目录“workspace”

(1.1)DFL的工作目录

无论是原版DFL,还是改版ICE版目录结构。
都是在DFL的根目录%DFLPATH下,有个workspace目录。

因为某种原因(比如ICE版本没有源码,没办法修改源码用nvenc)……
所以需要同时使用原版和ICE版时,得不时地把内容移动到两个workspace里面。
当然也很简单只需要Ctrl-X+Ctrl-V就搞定了。

能不能让两个DFL用同一个工作目录呢?
Yes!可以!

(1.2)修改工作目录

然后修改原版DFL的:%DFLPATH\_internal\setenv.bat
把WORKSPACE环境变量修改成你移动后的路径。

rem ========== ADDITIONAL ENV ==========
SET WORKSPACE=%INTERNAL%\..\workspace    <--就是这里
SET DFL_ROOT=%INTERNAL%\DeepFaceLab

同时修改ICE版本DFL的:%DFLICEPATH\_internal\setenvICE.bat + ice.bat
把WORKSPACE环境变量修改成你移动后的路径。

rem ========== ADDITIONAL ENV ==========
SET WORKSPACE=%INTERNAL%\..\workspace    <--就是这里
SET WORK=%INTERNAL%\..\workspace         <--还有这里
SET DFL_ROOT=%INTERNAL%\FaceAI-ICE

修改到同一个目录,就可以共用workspace了。
比如我的目录结构中,两个DFL和它们的公用workspace改为了同级:

d:/xx/DeepFaceLab_ICE_1601
d:/xx/DeepFaceLab_NVIDIA
d:/xx/workspace


(二)升级CUDA,CUDNN,FFMPEG

DFL的发布包,为了方便的下载即用,打包了很多内容。
其中N卡相关的CUDA,CUDNN,视频处理相关的FFMPEG,都在\DFL根目录\_internal下有对应的目录。
里面文件的版本都蛮久的了。

升级方式:

  1. 最简单办法:下载对应的新的版本,覆盖已有文件(但会造成多个项目的公用文件重复)。
  2. 或者在操作系统中安装CUDA,下载CUDNN加入操作系统path环境变量,下载FFMPEG加入操作系统path环境变量,
    之后直接删除_internal中对应的CUDA,CUDNN,FFMPEG目录(可选:然后修改setenv.bat,去除相关路径)。

(三)模型配置文件瘦身

如果某个模型迭代次数太高,比如两千万次,那么无论什么操作都会很慢。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xseg模型上,每次使用加载都要几分钟。

但其实并不是模型导致的慢,而是模型配置文件中,记录了太多的迭代情况。
虽然这些迭代的记录可以让我们看到loss曲线的变化,但太多以后确实非常影响加载速度,配置文件也会特别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你不在乎看不到这个loss曲线了,可以用工具删掉loss历史,以及预览。
这样每次训练,合成,加载xeg的时候,都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项目地址
PS:这个工具是我自己写的(实在太慢不能忍)。

这个工具还可以增/删/改/查模型配置参数。

所以也可能被人用来改模型信息然后卖RMB,国内环境就是这样的,开源项目总是被人卖钱。
但是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大家都不花钱买模型就好了。
明明很多人在免费分享,为啥要买呢。


(附)其它DeepFaceLab相关文章

一:《简单介绍DeepFaceLab(DeepFake)的使用以及容易被忽略的事项》
二:《继续聊聊DeepFaceLab(DeepFake)不断演进的2.0版本》
三:《如何翻译DeepFaceLab(DeepFake)的交互式合成器》
四:《想要提高DeepFaceLab(DeepFake)质量的注意事项和技巧(一)》
五:《想要提高DeepFaceLab(DeepFake)质量的注意事项和技巧(二)》
六:《友情提示DeepFaceLab(DeepFake)目前与RTX3080和3090的兼容问题》
七:《高效使用DeepFaceLab(DeepFake)提高速度和质量的一些方法》
八:《支持DX12的DeepFaceLab(DeepFake)新版本除了CUDA也可以用A卡啦》
九:《简单尝试DeepFaceLab(DeepFake)的新AMP模型》
十:《非常规的DeepFaceLab(DeepFake)小花招和注意事项》
土:《可以提高DeepFaceLab(DeepFake)合成最终视频速度的方法》
王:《偶然看到DeepFaceLab(DeepFake)在2023年的新动向》《测试通用遮罩》
区:《重新梳理DeepFaceLab(DeepFake)最近动态:简要且全面的信息》

<think>好的,用户遇到了旁路由设置的问题,导致丢包严重无法上网。我需要仔细分析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法。首先,用户的主机IP是192.168.47.13,旁路由的地址是192.168.47.9,设置旁路由作为网关后出现丢包。常见的可能原因包括防火墙设置、路由配置错误、网关或DNS问题,以及硬件问题。 首先,我应该考虑旁路由的防火墙是否阻止了流量。用户可能需要检查OpenWrt的防火墙区域设置,确保LAN区域的入站、出站和转发都允许。另外,NAT规则是否正确,比如是否需要启用Fullcone NAT或者关闭某些过滤选项。 接下来是路由配置的问题。主路由和旁路由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需要确认主路由是否正确地转发流量到旁路由,同时旁路由的路由表是否正确指向主路由作为默认网关。此外,用户的主机是否正确设置了网关和DNS,可能还需要检查是否有IP冲突。 然后是DNS配置,如果DNS解析有问题,即使路由正确,也可能导致无法上网。建议用户将DNS设置为旁路由的IP或者公共DNS如114.114.114.114。 硬件或网络性能问题也不能忽视。网线、接口松动或者旁路由设备性能不足可能导致丢包。可以建议用户通过ping测试检查延迟和丢包情况,比如在旁路由上ping主路由和外网地址,以及在主机上ping旁路由和主路由,查看哪里出现丢包。 另外,用户是否开启了某些可能导致问题的功能,如Turbo ACC中的流量分载或者SFE快速路径,这些有时会导致冲突,需要暂时关闭测试。 还有可能主路由的DHCP设置没有正确分配旁路由作为网关,用户可能手动设置了主机的网关,但其他设备如果有问题可能需要检查DHCP配置。另外,检查主路由的防火墙规则是否阻止了旁路由的流量。 最后,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行,可能需要更详细的日志分析,比如在旁路由上使用tcpdump抓包,或者查看系统日志中的错误信息。如果用户对网络配置不熟悉,可能需要简化设置,比如先确保旁路由作为纯网关,关闭不必要的插件,逐步排查问题。根据</think>你的描述,设置旁路由后出现丢包和无法上网的问题,可能是由于路由规则、防火墙设置或网络流向配置不当导致的。以下是逐步排查和修改建议: --- ### **一、基础检查** 1. **确认网关指向正确** - 检查设备(192.168.47.13)的网关是否已设置为旁路由 IP `192.168.47.9` - 查看命令(Windows):`ipconfig /all` - Linux/OpenWrt:`ip route show default` 2. **旁路由与主路由连通性** - 在旁路由上执行 `ping 192.168.47.1`(假设主路由 IP 是 192.168.47.1,需确认) - 如果无法 ping 通,检查旁路由的网线、VLAN 配置或主路由的 ARP 表。 --- ### **二、旁路由配置修改** #### 1. **关闭 OpenWrt 防火墙(临时测试)** - 在「常规设置」中 **关闭「SYN-flood 防御」** - 在「区域设置」中确保 **LAN → 入站/出站/转发均设为「接受」** - 重启防火墙:`/etc/init.d/firewall restart` - **注意**:测试后若生效,需重新配置防火墙规则而非长期关闭。 #### 2. **配置 NAT 规则(关键步骤)** - 如果旁路由需要处理 NAT(例如主路由未做 NAT): 在 OpenWrt 的 **网络 → 防火墙 → 自定义规则** 添加: ```bash iptables -t nat -I POSTROUTING -o eth0 -j MASQUERADE ``` (`eth0` 需替换为旁路由连接主路由的实际接口名,如 `br-lan`) #### 3. **修改网关和 DNS** - 进入 OpenWrt 管理界面:**网络 → 接口 → LAN → 编辑** - **IPv4 网关**:填写主路由 IP(如 `192.168.47.1`) - **DNS 服务器**:填写主路由 IP 或公共 DNS(如 `114.114.114.114`) - 保存并应用后,重启网络:`/etc/init.d/network restart` --- ### **三、主路由配置** 1. **关闭主路由的 DHCP 冲突** - 如果主路由和旁路由均开启 DHCP,需关闭其中一个(建议保留主路由 DHCP,旁路由关闭)。 2. **主路由静态路由(可选)** - 如果网络有跨网段需求,在主路由添加静态路由: 目标网络:`0.0.0.0/0`,网关:旁路由 IP `192.168.47.9`。 --- ### **四、诊断工具** 1. **检查丢包路径** - 在主机上执行: ```bash ping 192.168.47.9 # 测试到旁路由的连通性 ping 192.168.47.1 # 测试到主路由的连通性 ping 8.8.8.8 # 测试外网连通性 traceroute 8.8.8.8 # 查看路径卡在哪一跳 ``` 2. **OpenWrt 系统日志** - 通过 `logread` 命令或管理界面查看是否有防火墙丢包记录: ```bash logread | grep DROP ``` --- ### **五、其他可能性** 1. **MTU 不匹配** - 尝试在 OpenWrt 的 LAN 接口设置中修改 MTU 为 `1472` 或 `1480`(需与主路由一致)。 2. **IPv6 冲突** - 在 OpenWrt 的 LAN 接口中禁用 IPv6(除非明确需要)。 3. **硬件性能问题** - 旁路由设备(如 R2S、树莓派)性能不足可能导致丢包,可尝试关闭流量监控类插件(如 SQM、AdGuard)。 --- ### **六、最终建议** 1. 按以下流程简化配置: - 旁路由仅作为网关(关闭 DHCP、DNS 等服务)。 - 主路由负责 DHCP,并强制分配网关为旁路由 IP。 - 旁路由防火墙保留默认规则,仅添加 NAT 伪装规则。 2. 若问题依旧,尝试重置 OpenWrt 至初始配置,逐步添加规则排查。 请根据实际网络结构调整配置,若仍有问题可提供更多细节(如主路由型号、OpenWrt 版本、网络拓扑)。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