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量级分层密钥预分配方案基础理论解析
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中,密钥预分配方案(KPS)对于保障网络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KPS的相关知识,包括其概述、不同类型的方案、评估指标,以及一种基于分层设计的确定性分层KPS。
1. 密钥预分配方案概述
在开放网络中,节点容易受到各种攻击,因此对节点的信任存在风险。此外,对于大型分层网络而言,密钥的相互共享由于存储开销问题而不切实际。这些因素促使了密钥预分配方案(KPS)的发展。
理想的KPS应具备较小的密钥环,同时支持具有相当弹性和连通性的大型网络。然而,构建满足所有这些标准的“完美KPS”是不可能的,这促使了许多针对特定用途的稳健设计方案的提出。
KPS通常执行以下步骤:
- 离线密钥生成和预分配 :离线生成大量(ν)密钥集合(密钥池K,|K| = ν)及其标识符(ids)。在传感器节点加入网络时,将等大小的密钥子集(秩为z)预分配到每个节点。每个密钥由相同数量的节点共享(度为r),固定的z和r值可确保负载均衡。
- 密钥建立 :该过程分为两种情况:
- 共享密钥发现阶段 :参与者之间建立共享密钥。个体用户广播其所有密钥id或节点id,每个传感器通过匹配或计算来追踪相互共享的密钥id,从而获得共同密钥。
- 路径密钥建立 :在不共享任何公共密钥的给定节点对之间建立优化的路径密钥,这涉及中间节点。
根据上述过程是概率性还是确定性的,KPS大致可分为两类:随机密钥预分配方案(RKPS)和确定性密钥预分配方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