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中的安全需求形式化与问题解决探索
1. RQCODE:安全需求形式化与测试
1.1 AuditPolicy 模式的优势
AuditPolicy 模式保持不变且仅创建一次。需要更新的参数仅存在于公共类 V - 63447 中,例如 AUDIT_POLICY_SCRIPT_PATTERN_CHECK、0CCE9235 - 69AE - 11D9 - BED3 - 505054503030。这意味着 AuditPolicy 模式能够覆盖大量与特定 STIG 需求相关的最终 Java 类,鉴于 STIG 数量众多,可节省大量精力。
1.2 实施 RQCODE 所需背景知识
- 面向对象编程概念 :参与实施 RQCODE 方法的人员应理解面向对象编程(OOP)概念,如继承。这有助于他们设计和开发能准确表示安全需求的代码。
- 需求工程知识 :对需求工程的深入理解对于成功实施 RQCODE 方法至关重要。需要与利益相关者有效沟通,理解他们的安全顾虑,并将其转化为清晰简洁的需求。通过利用面向对象编程、质量保证和需求工程方面的知识,从业者可以有效地应用 RQCODE 方法,弥合安全需求规范与实现之间的差距。
1.3 RQCODE 与安全测试的区别
| 比较项 | 安全测试 | RQCODE |
|---|---|---|
| 主要目标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