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力监测与需求响应系统解析
1. 电力监测与需求响应概述
在电力领域,通过收集电力使用数据,能够发现诸如炉灶预热、电视亮度变化等瞬时用电模式。不同设备,如炉灶、热水器等,在运行时会产生特定的电力特征,可将其视为“电力指纹”。借助电力数据判断设备使用情况,能提高电力监测的成本效益。无需为建筑物内的每个设备安装电表,软件可依据整体电力数据集中的电力特征,分析出哪些设备正在使用。
电力生产商可通过监测家庭或企业用电情况,了解在高峰负荷时可调节哪些设备以缓解电网压力,尤其在城市中心等能源消耗高的地区。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设备记录用户的电力使用情况。夏威夷大学开展了一项试点项目,使用智能电表(SPM)监测瓦胡岛20户家庭的总用电量。
2. 相关研究
- 需求响应研究 :需求响应计划有助于减少高峰负荷,平衡电网的供需关系,维持电网稳定,还能提高成本效益,无需维护旋转备用和大型电力存储基础设施。
- 智能电表研究
- 巴斯大学研究了智能电表与电压控制技术的结合,重点分析需求响应的用户端,以提高用户成本效益,修复电网故障并维持传输稳定性,还建议使用LonWorks和ZigBee无线标准实现智能电表与控制器的通信。
- 欧洲研究小组提议使用局域网(LAN)和无线局域网(WLAN)结合KNX通信标准,实现智能电表间的通信,利用ZigBee和KNX组件监测设备负载,制定可转移负载时间表,基于电价的算法是负载时间表的基础。
- 加拿大研究人员提出基于负载分解的智能电表系统,分析影响负载分解的因素,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2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