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开发中的抽象层与查询对象实践
服务对象的利与弊
服务对象模式常被用于防止控制器和模型臃肿。在实际开发中,当我们不确定将代码放在何处时,往往会选择在 app/services 文件夹下创建文件。然而,这种基于文件夹的思考方式存在缺陷。它可能导致在任何不明确的情况下都创建服务,而忽略了代码在应用中的角色应由其所属的抽象层来定义。
过度使用服务对象可能会导致贫血模型的出现。当模型仅承担对象 - 关系映射(ORM)或数据封装的功能,而不包含任何业务逻辑时,就形成了贫血模型。这是一种反模式,因为它消除了面向对象(OO)方法的优势,而倾向于过程式代码。
为了解决服务对象带来的概念复杂性问题,我们可以将 app/services 文件夹看作代码的“候车室”。在相应的抽象出现之前,代码可以暂时存放在这里,但要注意不要过度拥挤。同时,不要过早进行抽象,因为好的抽象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证明其价值。将 app/services 分解为几个明确定义的抽象可以降低概念复杂性。
分层架构与抽象层
分层架构是一种将应用组件/功能分离为水平逻辑层的架构模式。数据从顶层到底层单向流动,各层不依赖于其上的层。常见的分层架构包括四层:
| 层次 | 职责 |
| ---- | ---- |
| 表示层 | 处理用户交互并通过 UI 向用户展示信息 |
| 应用层 | 组织领域对象以满足特定用例 |
| 领域层 | 描述实体、规则和不变量等,维护应用状态 |
| 基础设施层 | 包含支持技术,如数据库、框架和 API 客户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6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