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隐写术和自适应时间采样的多描述编码技术解析
1. 基于隐写术的双描述图像编码
1.1 基本原理
在图像编码领域,双描述编码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其在空间域的双描述图像编码思想较为简单,而小波域的块划分通常能产生更好的编码性能。在小波域中,将对应相同空间位置的不同子带中的小波系数分组,形成树状结构的块。
1.2 精细与粗略编码
通过对图中不同部分的块进行分组,得到两个子图像。一部分子图像的小波系数使用粗略量化器进行量化,得到的量化系数称为粗略信息;另一部分子图像的小波系数使用精细量化器进行量化,得到精细信息。然后将粗略信息嵌入到精细信息中,同时需要传输粗略信息的长度(记为 L),不过该长度的比特开销极小可忽略不计。例如,对于一个 512×512 的图像,粗略信息比特率为 0.1 bpp 时,长度表示的比特开销约为 15 比特,相当于每像素 5.9×10⁻⁵ bpp。
1.3 嵌入方法 - LSB 隐写术
隐写术可以在载波信号的掩护下发送消息,其中 LSB 替换是一种著名的隐写方法,它用信息比特替换系数的最低有效位。该方法的原理是改变非零量化小波系数的最低有效位,使其与粗略信息比特流匹配,具体公式如下:
[
\tilde{w}_i =
\begin{cases}
\hat{w}_i, & \text{if } \text{mod}(\hat{w}_i, 2) = c_j \
\hat{w}_i + 1, & \text{if } \text{mod}(\hat{w}_i, 2) \neq c_j \text{ & } \text{mod}(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