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描述编码技术:从移位格向量量化到基于多样性和隐写术的方案
1. 移位格向量量化的多描述编码(Shifted LVQ - Based MDC)
在图像编码领域,为了实现码率与中心/侧失真之间的良好平衡,提出了使用移位格向量量化(MDSLVQ)的多描述技术。
1.1 MDSLVQ 性能验证
选用标准图像Lena(512×512)来验证MDSLVQ方案的性能。通过实验结果可知,在每通道0.2 - 1 bpp的渐进比特率范围内,MDSLVQ在中心和侧失真方面始终优于其他方案。具体表现为,侧PSNR值提高约0.2 - 0.5 dB,中心PSNR值提高约1 - 1.5 dB。
| 方案 | 侧PSNR提升(dB) | 中心PSNR提升(dB) |
|---|---|---|
| MDSLVQ对比其他方案 | 0.2 - 0.5 | 1 - 1.5 |
1.2 MDSLVQ优势总结
- 利用几何结构 :移位格向量量化器充分利用了六边形格的几何结构和空间关系,构建平衡或不平衡的多描述。
- 渐进小波图像编码 :基于移位格向量量化提出了一种用于渐进小波图像编码的新方案。该方案中的SLVQ利用几何结构,保持量化小波系数之间更好的冗余,同时改进的零树编码有效重新排序小波系数
多描述编码技术:从移位格到多样性与隐写术方案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