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调制:原理、特性与感知范围解析
1. 频率调制基础
频率调制(FM)是一种信号处理方式,在这种调制中,信号的频率会随时间不断变化。某一特定时刻信号的频率被称为瞬时频率。一个在频率上进行正弦调制的正弦波,其时间表示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s (t) = \sin [2\pi f_ct + \phi_c + m_i \sin (2\pi f_mt + \phi_m)]]
其中,(f_c) 是载波频率(CF),(f_m) 是调制频率(MF),(\phi_c) 和 (\phi_m) 是相移,(m_i) 是调制指数(MI),它决定了瞬时频率相对于载波频率的最大偏差。这种调制方式产生的音调被称为正弦频率调制(SFM)正弦波或 SFM 音调。
为了简化计算且不失一般性,通常将相移 (\phi_c) 和 (\phi_m) 设为 0,此时信号可以写成:
[s (t) = a \sin [2\pi f_ct + m_i \sin (2\pi f_mt)]]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以一个载波频率为 500Hz、调制频率为 200Hz、调制指数为 1.0 的 SFM 音调为例。由于调制频率较高,我们听到的是一个稳定的音调,而不是明显的频率波动。
2. 瞬时频率的计算
数学上,正弦波可以表示为 (s (t) = \sin [\Phi’(t)]),那么瞬时频率 (I (t)) 可以通过将 (\Phi (t)) 对时间的导数除以 (2\pi) 得到:
[I (t) = \frac{\Phi’(t)}{2\pi}]
对于未调制的正弦波,(\Phi (t) = 2\pi f t + \phi),则 (I (t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71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