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频率调制、合成与噪声特性解析
1. 频率调制的听觉感知范围
频率调制(FM)在声音感知中呈现出不同的听觉范围,这与调制频率(MF)密切相关。如同双音复合体和调幅正弦波(SAM)音调一样,当慢调频(SFM)音调的MF降低到特定范围时,会进入不同的听觉感知阶段。
- 节奏感知范围 :当SFM音调的MF降至低于15Hz时,就进入了节奏感知范围。此时能清晰听到一个纯音,其音高频率有强烈的调制。单独的波动会产生节拍,形成有规律的节奏。在课堂播放这类声音时,常有学生随着节奏同步移动,这体现了节奏的同步性,与之前提到的双音复合体和SAM音调的情况类似。
- 缓慢调制感知范围 :当SFM正弦波的MF低于1Hz时,真正的节奏感知消失。例如,一个1200Hz的载波分别以0.50、0.44、0.39、0.34和0.30Hz的MF进行频率调制,调制深度(MD)为600Hz,所有五个声音的瞬时频率在600 - 1800Hz之间波动。此时听到的是一个音高缓慢波动的纯音。
SFM音调的感知方式取决于我们听觉系统的频率和时间分辨率,在时域上可分为四个范围:
| 调制频率范围 | 感知情况 |
| ---- | ---- |
| MF > 100 - 200Hz | 感知为稳定的音调。存在非谐和与谐和两种情况,谐和情况下听众能听到SFM音调基频(F0)的音高,且由于SFM音调有无限多个分音,这个音高并非虚拟的。 |
| MF降低 | 频率分量开始在感知上相互干扰,产生粗糙感。 |
| MF < 20Hz | 能更好地区分SFM音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