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井、钻探等工业场景中,磁通门传感器曾是方位测量的常用选择,但因磁场干扰导致的 “失灵” 问题长期困扰着工程实践。为破解这一痛点,MEMS 定向短节 ER-Gyro-19凭借在抗磁干扰、环境适配与工程兼容性三个维度的针对性技术突破,成为替代磁通门的核心方案 。
抗磁干扰:从 “依赖磁场” 到 “自主寻北” 的原理革新
磁通门传感器:核心局限在于 “磁敏感性”,通过测量地磁场分量确定方位。而作业场景中大量存在的钻杆、套管等金属构件,会严重扭曲地磁场分布,导致方位角测量失真,在强磁干扰井段几乎无法工作。
ER-Gyro-19:搭载高精度 MEMS 陀螺仪,通过感应地球自转角速度分量自主确定真北方向,从原理上规避了磁干扰。 30s 快速对准即可实现 1°的方位精度,90s 精确对准能达到 0.5°的方位精度,在强磁环境中仍能稳定输出方位角等关键参数,填补了磁通门在磁异常环境中的技术空白。
极端环境适配:高温场景下的可靠性优势
磁通门传感器:受限于磁芯材料特性,工作温度多集中在 - 40~70℃,,超过此范围后,磁芯磁化曲线会发生不可逆偏移,导致测量精度骤降。
ER-Gyro-19:通过5~125℃全温域标定补偿技术,能在深井高温环境中保持稳定性能,在高温场景中表现更可靠,成为地热井、深井油气测井等场景优选。
工程兼容性:原位替代的 “零改造” 优势
ER-Gyro-19采用与磁通门一致的机械结构和电气接口,无需修改探管或测井设备的硬件架构,可直接原位替换;同时兼容RS422工业总线协议,确保数据传输格式与原有系统匹配,原有数据处理软件无需升级即可直接识别信号,大幅降低改造成本。
ER-Gyro-19通过抗磁干扰、高温适配与工程兼容的三重突破,精准解决了磁通门的应用痛点,成为替代磁通门的核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