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拍已经用过几十个了,没有必要再买了,偶尔有手感好的,也没有品牌厂家,基本都类似于盲盒,导致我现在越来越对拍子没有任何要求,贴成什么样样就打什么样。但是通过频繁更换球拍和胶皮,认识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使用的拍子不管有多大不同,最后整体水平竟然差不多,没有下降太多。
我认识到一个问题,一个非常不好打的拍子可能就代表了你打球的极端短板。前一阶段用的好的拍子是五层桐木大芯6.8mm,大芯很厚,淋巴面材,阿尤斯力材。击打很过瘾,但是由于比较厚我又基本不推档了,导致反手比较差,一直提升比较慢。
后来买了两个外置碳,说是外置碳,实际上也非常软,而且是整体软,5.4的板厚,变形非常大,我发现我近台拍不上了,弧线变长了,我就改打中台直板两面弧圈,质量不是很高,但是我发现我竟然能站住了,正反手中台随便发力,也不去抢上升点,杀板少了,但是失误更少。所以我认识到,每个板子都有特点,如果用不惯很可能是自己哪方面存在缺陷。胶皮也如此,狂飙也不是都能打透,但是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发力缺陷,如果你换了胶皮打不了,也是由于自身存在问题,只不过被放大了。
比如说的掉球,脱板块容易掉球,就需要触球是速度和吃球更深,如果本身喜欢拉薄皮,那一定会对脱板速度有很好的要求,原来我击打比较多,我都嫌脱板太慢,现在拉弧圈,感觉脱板块就要挥拍加速和制动,开始锻炼小臂。
换个角度说怎么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拍子,或者说怎么找到自己特点呢?我有个建议,可以看你和什么样的人的打法的胜率,比如你比较怕颗粒,一般说就不擅长大颗粒,当然应该练颗粒,怕控制型选手,就应该多练控制,怕快攻说明平时可能控制多,练发力。所以每次吐槽,无论是对器材还是对对手都可以更好的认清自己。
所以你不喜欢的,不适应的,不推荐的,可能正是自己需要提高的方面。别人的建议是否适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另外何卓佳同学是不是有点像哪吒,是不是可以称得上世界第一颗粒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