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统整体架构与开发目标
本项目旨在基于华为昇腾 Atlas 200I DK A2 开发板(以下简称 “昇腾开发板”)与 ROS2(机器人操作系统 2)构建智能小车平台,实现实时 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自主导航定位及视觉 - 惯导融合感知功能。系统需具备环境地图构建、自主避障、精准定位(误差≤0.5m)等核心能力,适用于室内外结构化环境(如实验室、走廊、校园道路)。
核心组件包括:
- 硬件层:昇腾开发板(AI 算力核心)、ROS2 智能小车底盘(带轮式里程计)、视觉传感器(单目 / 双目相机)、惯导模块(IMU)、激光雷达(可选,用于增强 SLAM 精度)、驱动电机与编码器。
- 软件层:ROS2 Humble(通信与控制中枢)、MindX SDK(昇腾 AI 加速)、SLAM 算法(如 VINS-Mono、ORB-SLAM3)、导航栈(ROS2 Navigation2)、标定工具(Kalibr、IMU-TK)。
二、硬件选型与组装(详细步骤)
(一)核心硬件清单与选型理由
组件 | 型号推荐 | 选型依据(小白必看) |
---|---|---|
智能小车底盘 | 差速轮式底盘(带编码器) | 差速结构控制简单,编码器提供里程数据(辅助定位),承重≥2kg(满足开发板 + 传感器重量) |
昇腾开发板 | Atlas 200I DK A2 | 4TOPS 算力支持实时视觉处理,兼容 ROS2,提供丰富接口(USB / 以太网 / GPIO) |
相机 | 单目相机(1200 万像素,120° 视场角) | 兼顾成本与视野,适合入门级 SLAM;双目相机(如 ZED Mini)可提升深度估计精度(进阶可选) |
IMU 模块 | MPU6050(6 轴:加速度计 + 陀螺仪) | 低成本、I2C 接口易集成,输出加速度(±16g)和角速度(±2000°/s)数据 |
激光雷达(可选) | RPLIDAR A1(12m 测距,360° 扫描) | 提供环境点云数据,增强 SLAM 在弱纹理环境(如白墙)的鲁棒性 |
电源模块 | 12V/5A 锂电池(带保护板) | 同时为开发板(12V)、电机(12V)、传感器(5V,需通过 DC-DC 模块转换)供电 |
通信模块 | 无线网卡(支持 WiFi 6) | 实现开发板与 PC 的无线通信(ROS2 节点通信),避免有线线缆限制小车运动 |
硬件总成本控制:入门级(不含激光雷达)约 1500 元,进阶版(含激光雷达)约 2500 元。
(二)硬件组装步骤(附示意图说明)
-
底盘固定
- 将昇腾开发板通过亚克力支架固定在小车底盘中央(避免重心偏移导致行驶不稳),支架高度≥5cm(预留下方传感器安装空间)。
- 电机接线:将左 / 右电机控制线接入底盘控制板(通常为 PWM 接口),控制板通过 USB 转 TTL 模块与开发板 GPIO 连接(用于 ROS2 电机控制节点通信)。
-
传感器安装
- 相机:安装于开发板正前方,镜头朝向前方水平位置,确保光轴与地面平行(误差≤5°,否则需后期标定补偿),通过 USB 3.0 接口连接开发板。
- IMU:固定在底盘中心(与小车质心重合),确保 x 轴与小车前进方向一致(箭头标记),通过 I2C 接口连接开发板(需确认开发板 I2C 引脚:GPIO2=SDA,GPIO3=SCL)。
- 编码器:底盘自带编码器已与电机机械连接,信号线接入底盘控制板(用于里程数据采集),通过 UART 接口与开发板通信。
-
电源布线
- 主电源(12V 锂电池)通过 DC-DC 模块分出两路:12V 直接给开发板供电(插入开发板电源接口),5V 给相机、IMU、控制板供电(使用端子台分线,避免线缆缠绕)。
- 布线要求:所有线缆沿底盘边缘固定(用扎带),避免卷入车轮;电源接口处加防脱插头(防止运动中脱落)。
-
硬件连接检查
- 用万用表测量各模块供电电压(确保 IMU / 相机为 5V,开发板为 12V),避免过压烧毁设备。
- 手动推动小车,检查编码器是否正常计数(通过底盘控制板配套软件查看数值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