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认知管理与OSGi模块化中间件
认知管理框架概述
认知管理框架旨在应对物联网中大量的数据、设备和服务。该框架有三个可重用的认知组件层级,即VO层、CVO层以及用户/利益相关者与服务层。其目标是隐藏技术的异构性,涵盖用户/利益相关者的视角,促进情境感知、提高可靠性和能源效率。
框架的主要操作
该框架实现了一个原型,除了各种功能组件的软件部分外,还包含了一些实际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其主要有以下三种操作:
1. 动态创建CVO
- 用户通过服务层的用户界面请求服务,并声明服务/功能特性的重要性(策略)。
- 系统提取请求的功能和定义的策略,结合情境参数(感兴趣区域、请求时间),并利用学习机制获取用户偏好信息。
- 请求和情境匹配机制在CVO注册表中查找是否有现有的CVO可以满足请求。若没有,则将相关信息发送到决策机制。
- 决策机制从VO注册表中获取可用VO的特征和功能信息,根据请求的功能和策略创建最优的VO组合。
- 创建的CVO将请求、相关情境和CVO组合记录在CVO注册表中,以便后续类似情况可直接复用。
- 最后,创建的CVO为用户提供请求的服务。
以下是动态创建CVO的流程图:
```mermaid
graph LR
A[用户请求服务] --> B[提取功能和策略]
B --> C[结合情境参数和用户偏好]
C --> D[请求和情境匹配机制查找CVO]
D -->|无可用CVO| E[决策机制创建VO组合]
D -->|有可用CVO| F[复用现有CVO]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