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仪器制造过程的有色Petri网建模
1. 引言
本文将介绍有色Petri网(CPN)的发展、分类和应用。Petri网(PN)自1963年被提出以来,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时间的推移,PN不断发展和扩展,形成了多种类型,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2. Petri网的发展
- 20世纪60年代:研究目标是根据孤立网创建技术和应用方法,此时PN被称为特殊网理论。
- 20世纪70年代:发展为一般网理论,科学家们对网进行了分类,并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基于PN创建了并发理论、同步理论、网络逻辑和拓扑等。
- 1980年: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使用不同理论和计算机解决复杂问题,还引入了层次、时间和颜色等概念来丰富PN理论。
3. Petri网的分类
3.1 经典Petri网
经典PN是一种用于离散事件分布式系统的建模语言,图形上是一个有向图,包含三种元素:
-
位置(P)
:$P = (p_1, p_2, \cdots, p_n)$ 表示有限的位置集合,用圆圈表示,代表制造过程中的资源。
-
变迁(T)
:$T = (t_1, t_2, \cdots, t_n)$ 表示有限的变迁集合,用矩形框表示,代表位置之间的转换过程。
-
函数(F)
:表示有限的函数集合,涉及位置和变迁之间的逻辑关系。
此外,还有令牌(用点表示)和弧(有向箭头)。一个三元组 $N = (P, T, F)$ 构成一个PN,需满足一定条件。经典PN可以模拟制造系统中的并行、冲突和互斥活动,但存在结构复杂、缺乏时间考虑和计算能力弱等缺点。
为了便于理解,使用5 - 元组 $PN = (P, T, F, W, M_0)$ 来表示,各元素解释如下表:
| Petri网元素 | 解释 |
| ---- | ---- |
| P | $P = (p_1, p_2, \cdots, p_n)$,代表有限的位置集合 |
| T | $T = (t_1, t_2, \cdots, t_n)$,代表有限的变迁集合 |
| F | 有限的函数集合 |
| W | ${0, 1, \cdots, n}$,非负有限的弧权重集合 |
| M0 | $P \cap T = \varnothing$,$P \cup T \neq \varnothing$,初始标记 |
3.2 定时Petri网
定时PN是从经典PN发展而来,其变迁需要“实时”触发。可以用6 - 元组 $TPN = (P, T, F, W, M_0, f)$ 表示。其中,$M$ 是标记,为每个位置分配一个非负整数;$f$ 是触发时间函数,为每个变迁分配非负(平均)触发时间。定时PN包含时间信息,增强了与“触发时间”相关的性能评估能力。
3.3 有色Petri网
CPN与经典PN的最大区别是允许令牌使用颜色进行区分,令牌可以携带多层信息。用5 - 元组 $CPN = (P, T, F, M_0, E)$ 表示,$E$ 函数为每个令牌分配一个值。CPN可以在一个位置携带不同的令牌,降低了PN的复杂性,有助于监控原材料供应和制造过程。
3.4 定时有色Petri网
定时CPN(TCPN)可以用6 - 元组 $N = (P, T, F, W, M_0, f, R)$ 表示,它综合了经典PN、定时PN和有色PN的特点,并引入了新的符号 $R$,表示位置中令牌的优先级索引。在实际系统中,不同产品可以根据当前优先级调整生产顺序。
3.5 层次Petri网
层次PN是PN理论的另一种扩展,有两种构建层次的机制:变迁细化和子网抽象。变迁细化用于自上而下的系统,将详细任务包含在变迁中;子网抽象则将任务以子网形式移除,用一个变迁代替。
层次TCPN(HTCPN)用于动态演化制造系统,其子网 $HTCPN_{subnet} = {HTCPN_1, HTCPN_2, \cdots, HTCPN_n}$ 表示有限的子网集合。$HTCPN = (HTCPN_i, M_{0i}, V_i)$,$V_i$ 表示每个子网的变量集合。在复杂系统中,HTCPN可以减少网络的复杂性,使结构更易于理解。
4. Petri网的性质
- 可达性 :是PN最基本的行为特征,其他性质可以从可达性的定义推导得出。包括关键过程的可达性(从初始状态通过一系列迁移到达最终状态)和子过程的可达性(最终位置的 $M$ 到达表示所有令牌结束,子过程可以多线程执行)。
- 活性 :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不合理的资源分配策略可能导致死锁,死锁问题反映了PN的活性。
- 公平性 :每个位置在有限的顺序变迁后都有机会接收执行令牌。
5. 用HTCPN建模的步骤
graph LR
A[构建基于离散事件的网络概述结构] --> B[进一步定义一级PN的子网]
B --> C{检查定义和评估规则}
C -- 满足 --> E[重复步骤2直到无法进一步发展]
C -- 不满足 --> D[修改PN结构以满足规则]
D --> B
E --> F[确保整个HTCPN的所有链接一致]
- 构建基于离散事件的网络概述结构,构建一级PN。
- 进一步定义一级PN的子网。
- 明确检查定义和评估规则,如果满足条件,转到步骤5;否则,转到步骤4。
- 修改PN的结构以满足定义和评估规则。
- 重复步骤2,直到无法进一步发展。
- 确保整个HTCPN的所有链接一致。
6. Petri网的应用
6.1 建模工作流
工作流由任务、资源和案例组成,可以完全或部分自动化。具有有效性、案例驱动、正确性和性能分析等特性。用PN建模工作流是优化工作流的有效方法。
6.2 供应链
在供应链过程建模和仿真优化中应用PN理论和仿真分析取得了很多成果:
- 基于广义随机PN研究供应链中企业间的工作流程,建立性能评估模型。
- 分析大型建筑企业与合作单位的工作流程,用PN建模和优化,提出供应链系统结构和设计方法。
- 用混合PN模拟供应链,结合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证明优于离散PN仿真。
- 用时间PN建模和模拟供应链业务流程,分析订单完成量对库存和订单响应时间的影响,确定最佳产品差异率。
6.3 柔性制造系统
一般使用随机PN对柔性制造系统(FMS)进行建模。PN的优势在于提供统一的建模工具,从系统设计到实现的各个阶段都适用。PN模型可以提供准确的形式化描述、验证模型性质的理论、性能评估方法和系统实现技术。对于复杂的FMS系统,可以采用细化和合并的方法进行模拟。
6.4 数据库系统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基于Web的数据库技术广泛应用。PN作为一种数学图形工具,可以准确描述系统中事件之间的依赖和非依赖关系,可应用于数据库的系统容错、并发控制和死锁监控。
7. 优化工具
7.1 有色Petri网工具的随机仿真
仿真是评估制造过程性能的有效工具。使用HTCPN理论对制造系统进行建模验证后,通过随机仿真输出数据。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在有限参数内分析问题,使用定时CPN工具基于该问题构建模型。
2. 使用CPN工具模拟过程并输出数据。
3. 检查过程的可靠性和要求。
4. 如果需要改进过程,可以使用6西格玛模型和关键时间分析来测量仿真数据,然后使用消除、组合、重排和简化(ECRS)方法和约束理论进行优化。
通过以上对有色Petri网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它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价值,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优化各种系统。
空间仪器制造过程的有色Petri网建模
8. 不同类型Petri网的对比分析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各种Petri网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下面对经典Petri网、定时Petri网、有色Petri网、定时有色Petri网和层次Petri网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如下表所示:
| Petri网类型 | 表示元组 | 主要特点 | 适用场景 |
| ---- | ---- | ---- | ---- |
| 经典Petri网 | $(P, T, F)$ 或 $(P, T, F, W, M_0)$ | 用于离散事件分布式系统,结构简单但存在计算能力弱等缺点 | 初步模拟系统基本活动 |
| 定时Petri网 | $(P, T, F, W, M_0, f)$ | 变迁有触发时间,增强了时间相关性能评估能力 | 对时间要求较高的系统 |
| 有色Petri网 | $(P, T, F, M_0, E)$ | 令牌可带颜色区分,能携带多层信息,降低复杂度 | 监控复杂系统的原材料和制造过程 |
| 定时有色Petri网 | $(P, T, F, W, M_0, f, R)$ | 综合定时和有色特点,引入优先级索引 | 需根据优先级调整生产顺序的系统 |
| 层次Petri网 | (以HTCPN为例)$(HTCPN_i, M_{0i}, V_i)$ | 有变迁细化和子网抽象机制,降低网络复杂度 | 复杂的大型动态系统 |
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Petri网在表示形式、特点和适用场景上各有不同。随着应用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系统复杂度的增加,逐渐衍生出了功能更强大、更适合特定场景的Petri网类型。
9. Petri网应用案例分析
9.1 供应链案例深入分析
以一个电子设备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为例,该企业面临着原材料供应不稳定、订单响应时间长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决定采用时间PN对供应链业务流程进行建模和模拟。
graph LR
A[原材料供应商] --> B[生产工厂]
B --> C[仓库]
C --> D[经销商]
D --> E[客户]
F[订单] --> B
B --> G[生产计划调整]
G --> B
-
建模过程
:
- 首先,确定系统中的位置和变迁。位置包括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工厂、仓库、经销商和客户等;变迁包括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产品存储、产品运输等。
- 然后,为每个变迁分配触发时间,例如原材料供应时间、生产加工时间等。
- 最后,设置初始标记,即初始的原材料库存、订单数量等。
-
模拟分析
:
- 通过模拟不同的订单完成量,分析其对供应链库存和订单响应时间的影响。
- 发现当订单完成量适中时,库存水平较低,订单响应时间较短。
-
优化策略
:
- 根据模拟结果,确定最佳产品差异率,即不同型号产品的生产比例。
- 调整生产计划,根据订单优先级合理安排生产顺序,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9.2 柔性制造系统案例深入分析
某汽车制造企业采用随机PN对其柔性制造系统进行建模。该系统需要同时生产多种型号的汽车,对生产效率和质量要求较高。
1.
建模过程
:
- 定义系统中的位置,如原材料库、加工设备、装配线、成品库等。
- 确定变迁,如原材料搬运、零件加工、汽车装配等。
- 为每个变迁设置随机触发时间,考虑设备故障、工人操作熟练程度等因素。
2.
模型验证
:
- 使用PN的理论验证模型的活性、公平性和有界性等性质,确保系统不会出现死锁等问题。
3.
性能评估
:
- 通过模拟不同的生产方案,评估系统的生产效率、设备利用率等性能指标。
- 发现采用并行加工和优化调度策略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4.
系统实现
:
- 根据模型生成可实时控制的软件代码,实现对柔性制造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10. Petri网优化工具的实际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有色Petri网工具的随机仿真优化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下面以一个机械制造企业为例,介绍其具体应用步骤。
graph LR
A[问题分析] --> B[模型构建]
B --> C[仿真模拟]
C --> D[可靠性检查]
D -- 需要改进 --> E[6西格玛和关键时间分析]
E --> F[ECRS和约束理论优化]
F --> B
D -- 无需改进 --> G[方案确定]
- 问题分析 :企业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生产周期长、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需要进行优化。
- 模型构建 :使用定时CPN工具,在有限参数内分析问题,构建生产过程的模型。例如,确定位置为原材料库、加工车间、成品库等,变迁为原材料加工、成品组装等,并设置相应的触发时间和令牌颜色。
- 仿真模拟 :使用CPN工具对生产过程进行模拟,输出相关数据,如生产周期、设备利用率等。
- 可靠性检查 :检查模拟过程的可靠性和是否满足企业的要求。
-
改进优化
:
- 如果需要改进,使用6西格玛模型和关键时间分析来测量仿真数据,找出影响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
- 然后使用消除、组合、重排和简化(ECRS)方法和约束理论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如减少不必要的工序、优化设备布局等。
- 方案确定 :经过多次模拟和优化,确定最终的生产方案。
11. 总结与展望
Petri网作为一种强大的建模工具,在空间仪器制造、供应链管理、柔性制造系统、数据库系统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通过不同类型的Petri网,可以模拟和分析系统的各种行为,如可达性、活性和公平性等,为系统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依据。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Petri网的研究和应用将更加深入和广泛。例如,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在更多的行业和领域中应用,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同时,不断完善Petri网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其建模和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总之,Petri网在现代系统建模和优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在未来会发挥更大的价值。
超级会员免费看
8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