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未晞593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99、复合介质介电常数测量与直流双电源转换控制技术研究
本文研究了复合介质介电常数的简化模拟测量方法与基于PSO-MP算法的直流双电源转换控制技术。在介电常数测量方面,提出通过构建虚拟矩形腔的简化模拟方法,有效降低计算量并适用于三明治和泡沫结构等复杂介质;实验验证表明该方法在HFSS环境下具有较高精度。在电源控制方面,引入PSO-MP算法实现对直流电源系统中复合电能质量干扰信号的高效识别,提升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可靠性与响应速度,保障关键负载的持续供电。两种技术分别在材料电磁特性分析和电力系统稳定性方面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原创 2025-10-11 04:11:04 · 27 阅读 · 0 评论 -
98、分布式企业研发设计资源共享评估研究
本文针对分布式企业研发设计环境下的资源共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模拟退火算法(ISAA)优化的层次分析法(AHP)评估方法。通过构建DUVAF五维评估指标体系,结合ISAA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修正,有效提升了评估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致性优化、收敛速度和权重稳定性方面均优于传统方法,为企业服务器资源共享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路径,并具备在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原创 2025-10-10 13:09:59 · 24 阅读 · 0 评论 -
97、高效故障诊断与海军蓝军模拟系统研究
本文探讨了高效故障诊断算法与海军水面舰艇蓝军模拟系统的研究进展。在故障诊断方面,提出基于主动检测的EFDAoAD算法,相比传统方法显著提升了诊断准确性和降低了误报率,但仍有结合业务优先级优化的空间。在军事模拟方面,构建了具备模拟管理、评估展示、单舰与舰队蓝军模拟功能的系统,并通过流程图展示了系统架构与运行过程。未来可通过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及VR/AR技术提升系统的智能化与沉浸式体验,进一步服务于军事训练、作战研究与决策支持。原创 2025-10-09 12:06:02 · 23 阅读 · 0 评论 -
96、数据安全与故障诊断技术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数据安全与故障诊断领域的关键技术,涵盖敏感数据的智能识别与差异化脱敏、基于多关联模型和知识图谱的业务数据隐私保护、集成化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控制平台的实际应用成效,以及面向5G网络切片的主动检测式高效故障诊断算法。通过构建检测依赖矩阵与故障传播模型,实现精准故障定位。文章总结了技术优势与应用成果,并展望了智能化、融合化、场景化和可解释性的发展趋势,为数字化转型中的安全与稳定提供有力支撑。原创 2025-10-08 09:28:21 · 26 阅读 · 0 评论 -
95、网络安全防护技术:NAS蜜罐与客户数据安全保护
本文介绍了两种网络安全防护技术:NAS蜜罐技术和公共服务企业客户数据安全防控技术。NAS蜜罐通过构建包含控制中心、虚拟响应中心、虚拟NAS集和攻击识别中心的架构,有效捕获并分析针对NAS设备的已知与未知攻击,实验结果显示其能成功识别多种攻击行为及来源。在客户数据安全方面,针对终端访问、跨系统交互和数据共享等风险源,提出了基于行为分析、动态脱敏和差异化隐私保护的技术方案,并开发了核心设备进行验证,实现了安全性与可用性的平衡。未来将优化虚拟化支持与风险应对能力,持续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原创 2025-10-07 10:36:10 · 30 阅读 · 0 评论 -
94、多模态认证与NAS蜜罐技术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多模态连续认证与NAS蜜罐两项前沿信息安全技术。在多模态认证方面,通过融合步态与触摸行为的匹配级加权融合方法,有效提升了身份认证的准确性,降低了误接受率;实验结果显示融合后的FAR和FRR均优于单一模态。在NAS安全防护方面,构建了基于STRIDE模型的威胁模型与四阶段攻击链(检测、渗透、入侵、控制),并设计了基于虚拟化技术的NAS蜜罐系统,可高效捕获和分析针对NAS设备的网络攻击。文章还探讨了两项技术在金融、企业办公、智能家居等场景的应用价值,并展望了其与AI、IDS等技术融合的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10-06 14:00:43 · 25 阅读 · 0 评论 -
93、电力数据网络拥塞链路推断与多模态认证融合技术解析
本文提出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拥塞链路推断算法(CLIoB),通过构建检测链路关联的贝叶斯模型,结合信息增益与最大后验概率方法,实现对电力数据网络中拥塞链路的高效准确推断。同时,针对移动设备安全认证问题,提出步态与触摸行为在匹配级别上的融合认证技术,提升电网系统身份认证的连续性与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CLIoB在准确率、误报率和推断时间方面优于传统CLIoA算法,而多模态融合认证有效增强了安全性。未来将拓展至端到端业务可靠性保障与更多行为特征融合研究。原创 2025-10-05 13:24:06 · 24 阅读 · 0 评论 -
92、电力数据网络故障恢复与拥塞链路推断算法研究
本文研究了电力数据通信网络中的故障恢复与拥塞链路推断问题。提出基于熵权法和节点可靠性的故障恢复算法PCNFRA-NR,通过计算服务和节点的综合优先级实现高效恢复,在故障恢复率和网络收益方面优于随机和业务级恢复算法;同时提出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拥塞链路推断算法,利用检测矩阵简化与信息增益选择机制,有效降低误报率和推断时间。两种算法在性能上均表现出良好效果,具备实际应用潜力。原创 2025-10-04 15:12:41 · 17 阅读 · 0 评论 -
91、电力系统身份认证与数据通信故障恢复技术解析
本文解析了电力系统中的身份认证与数据通信故障恢复技术。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身份认证机制通过分布式账本提升身份信息安全性、可扩展性及认证性能,有效保障合法用户访问权限;基于节点可靠性的故障恢复算法综合分析服务影响与网络节点特性,显著提高故障恢复率和网络收益。结合实际应用价值与未来发展趋势,这两项技术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原创 2025-10-03 16:05:35 · 26 阅读 · 0 评论 -
90、电力领域可信身份认证与授权机制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电力领域基于主从链和区块链技术的可信身份认证与授权机制。文章首先介绍了跨域属性分配策略中的直接与间接映射机制,并通过流程图展示了间接映射的决策过程。随后,阐述了授权信息在域内与域间存储的应用架构,结合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文中还提出了电力维护人员的可信身份认证模型,采用插件式设计提升系统可扩展性,并通过统一命名机制实现设备管理的高效性。关键流程包括用户注册、公私钥生成及登录认证,均依托区块链共识与加密技术确保安全。最后,总结了该模型在电力系统中对提升身份认证安全性与跨域协原创 2025-10-02 13:16:53 · 13 阅读 · 0 评论 -
89、电力物联网可信身份认证与跨域授权机制解析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力物联网可信身份认证机制,通过用户与电力终端的多因素认证及共享密钥生成,提升认证效率与安全性。同时,设计了基于主从链的可信身份跨域动态授权模型,结合属性访问控制,实现单域与跨域环境下的精细化权限管理。该机制在可用性、完整性、隐私性和认证效率方面表现优越,适用于智能电网场景,并为未来电力物联网的安全体系优化提供了方向。原创 2025-10-01 13:04:28 · 15 阅读 · 0 评论 -
88、基于区块链的电力物联网可信身份认证机制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力物联网可信身份认证机制,通过构建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认证模型,解决传统认证机制中存在的单点故障、数据篡改和隐私泄露等问题。该机制采用联盟链技术,结合用户生物特征与电力终端设备指纹进行身份识别,利用哈希函数和随机数生成唯一认证密钥,并通过主备架构的认证中心与区块链节点协同工作,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完整性、隐私性和认证效率。文章详细设计了用户与电力终端的注册及认证流程,并通过性能分析验证了机制的有效性,适用于电力系统内部与外部多种业务场景,为电力物联网的安全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原创 2025-09-30 10:49:55 · 21 阅读 · 0 评论 -
87、局域网域名解析与电力信息网络入侵检测研究
本文研究了局域网域名解析的多种方法,包括双域名、专用DNS服务器、双向NAT及域名劫持技术,重点分析了域名劫持在提升网络性能与访问控制中的优势。同时,针对电力信息网络的安全需求,设计并比较了基于线性回归、改进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的流量预测模型用于入侵检测。实验表明,非线性回归算法在长期流量预测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文章最后提出了将高效域名解析与智能入侵检测相结合的综合应用方案,为构建安全、稳定的电力信息网络环境提供了技术参考。原创 2025-09-29 11:34:41 · 40 阅读 · 0 评论 -
86、基于联合字符 - 词特征的中文垃圾信息鲁棒检测及局域网域名解析方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字符-词特征的中文垃圾信息鲁棒检测模型——'ALBERT-胶囊网络',通过双输入机制融合字符级和词级特征,结合多头输出结构与对抗训练,显著提升了对广告短信、钓鱼邮件等含对抗扰动垃圾信息的检测准确率,在公开数据集上准确率分别达到99.45%(短信)和99.55%(邮件)。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一种基于DNS劫持的局域网域名解析方法,利用专用DNS服务器和DNAT技术实现内部域名自动解析,无需手动配置客户端,减轻出口设备负担,适用于学校、企业等局域网环境,具有高效、低成本的优势。原创 2025-09-28 14:47:51 · 23 阅读 · 0 评论 -
85、基于网络的可见光定位算法的对抗域适应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无监督对抗域适应方法,用于提升可见光定位(VLP)系统中基于深度学习回归模型的鲁棒性。该方法通过特征提取器与域分类器之间的对抗训练,有效缓解了因用户设备异质性、照明条件变化和部署位移导致的性能下降问题。结合多层感知器(MLP)回归器,利用RSS特征实现3D定位,在一维和多维对抗攻击下均表现出优于传统非对抗训练的定位精度与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显著增强VLP系统在复杂真实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原创 2025-09-27 09:41:44 · 27 阅读 · 0 评论 -
84、图像加密与 LILLIPUT 算法的高速低功耗实现
本文介绍了基于扑克交叉洗牌变换和分数阶超混沌系统的图像加密算法,并详细分析了其安全性评估指标,包括相邻像素相关性、信息熵、密钥空间及抗差分攻击能力。同时,深入探讨了LILLIPUT分组密码算法的结构与三阶并行实现方法,在保证低功耗的前提下显著提升了加密吞吐量,适合物联网和资源受限环境应用。实验结果表明,三阶并行实现以较小面积代价实现了近三倍速度提升,是高效安全的硬件实现方案。原创 2025-09-26 10:56:33 · 21 阅读 · 0 评论 -
83、密码学中的碰撞攻击与图像加密方案
本文介绍了一种针对掩码AES的近远碰撞攻击方法和一种基于扑克交叉洗牌与分数阶超混沌系统的新型图像加密方案。近远碰撞攻击通过利用随机明文和区分近远碰撞轨迹,显著提高了攻击效率并降低了实验条件要求;图像加密方案结合非线性洗牌操作与高安全性混沌系统,实现了良好的混淆与扩散特性,具备大密钥空间和抗攻击能力。两种方案分别在密码分析与图像安全领域展现出重要应用价值,并对未来智能化发展与技术融合提出了展望。原创 2025-09-25 09:55:48 · 25 阅读 · 0 评论 -
82、密码学中多种方案与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本文探讨了密码学中的三种关键技术方案:首先提出一种安全、可验证且支持多用途和动态更新的多秘密共享方案,利用哈希函数实现高效验证与低通信开销;其次设计并实现了基于Barrett约简的模乘器,通过优化硬件结构提升公钥密码系统中模乘运算的效率与资源利用率;最后针对掩码AES提出一种新型碰撞攻击方法,结合近碰撞与远碰撞痕迹,显著减少所需功耗痕迹数量,提高攻击效率。实验对比表明,所提方法在安全性、性能和攻击有效性方面均优于现有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应用前景。原创 2025-09-24 16:07:21 · 17 阅读 · 0 评论 -
81、图像加密与可验证多用途多秘密共享方案解析
本文探讨了两种信息安全关键技术:一种是基于简化间隔混沌的高效图像加密算法,具备高加密速度、良好的密钥敏感性和抗干扰能力;另一种是基于单调跨度程序的可验证多用途多秘密共享方案,支持多个秘密的安全分发与重建,并具备抵御伪造和猜测攻击的能力。两种方案分别在图像安全传输和多方协作场景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原创 2025-09-23 15:10:05 · 25 阅读 · 0 评论 -
80、指纹与指静脉识别及图像加密技术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基于指纹与指静脉的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及其图像加密技术。系统通过指纹图像提取特征生成密钥,利用SM4算法对指静脉图像进行加密存储,并在验证阶段使用逆序密钥解密并匹配。结合交错混沌加密算法,提升了加密速度与安全性。文章详细阐述了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密钥生成、加密解密流程,并分析了系统的误识率与拒识率性能指标。该技术在金融、门禁、电子政务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具备高安全性、便捷性和可靠性,未来可通过多模态融合与深度学习进一步优化。原创 2025-09-22 16:30:40 · 32 阅读 · 0 评论 -
79、基于SM算法的安卓安全云存储与指纹指静脉识别系统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SM算法的安卓安全云存储系统与指纹指静脉双重生物识别系统。云存储系统采用SM2、SM3和SM4国密算法,实现用户数据在传输、存储和共享过程中的端到端加密,确保密钥由用户完全控制,提升安全性。系统通过面向对象存储架构优化性能与可移植性,并支持跨设备文件共享。同时,提出一种结合指纹与指静脉的双重身份认证方案,利用指纹生成特征密钥对指静脉数据加密,实现高安全性的身份识别。实验表明,注册模块效率高,文件操作性能随文件大小增加而下降但可控。该系统适用于个人数据备份、企业协作及高安全门禁、金融支付等场原创 2025-09-21 13:25:34 · 22 阅读 · 0 评论 -
78、基于文本和流量特征的 SQL 注入综合检测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文本特征和流量特征的SQL注入行为综合检测框架。通过数据预处理、脚本去重与长度统一,构建了基于三层LSTM的SQL-LSTM模型进行文本层面的检测,并结合流量信息提取模块获取IP、端口、数据包大小等网络特征,实现多维度综合检测。实验表明,该框架在测试集上准确率高达99.89%,广义测试集召回率达到99.25%,能有效识别SQL注入攻击各阶段行为。同时引入自适应训练机制提升模型对新样本的适应能力,未来将优化模型结构、引入服务器响应分析并扩展至XSS、CSRF等其他攻击检测。原创 2025-09-20 10:45:02 · 24 阅读 · 0 评论 -
77、基于文本特征和流量特征的 SQL 注入行为综合检测研究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文本特征和流量特征的SQL注入行为综合检测框架,结合深度学习与网络流量分析技术,提升检测准确率并降低误检率。在文本层面,构建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SQL-LSTM模型,自动学习SQL语句的深层特征;在流量层面,融合请求频率、源IP行为等流量特征,识别攻击阶段。通过数据下分流、预处理和自适应训练优化模型性能,并构建包含真实攻击样本的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框架在准确率达到92%,误检率仅为3%,且具备良好泛化能力,优于传统方法和单一模型方案。未来将探索模型结构优化、多模态信原创 2025-09-19 16:24:56 · 21 阅读 · 0 评论 -
76、变电站电力监控系统与 FTP 协议的安全研究
本文围绕变电站电力监控系统与FTP协议的安全问题展开研究。首先,通过对资产、威胁和漏洞的识别与分析,构建了变电站电力监控系统的风险量化评估方法,并计算预期损失以实现安全风险的精准衡量。其次,基于模糊测试技术对FTP协议进行漏洞挖掘,通过构造异常输入数据发现服务器崩溃点,并定位内存错误地址,揭示潜在安全漏洞。进一步地,文章对比分析了两类系统在安全风险本质与检测思路上的异同,探讨了二者在方法论上的相互借鉴可能性。最后,提出了针对两个领域的实际安全建议与未来研究方向,为关键基础设施和网络协议的安全防护提供了理论支原创 2025-09-18 12:23:58 · 26 阅读 · 0 评论 -
75、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技术解析
本文探讨了图像自适应隐写算法与变电站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定量评估方法。在图像隐写方面,提出一种结合混沌加密与HILL最小失真函数的自适应算法,通过逻辑映射和切比雪夫映射增强安全性,并利用STC编码最小化嵌入失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低的像素变化率(6.76%)和较高的PSNR值(59.5053 dB),具备良好的不可感知性和抗检测能力。在网络安全领域,基于GB/T20984-2007标准,构建了针对变电站电力监控系统的资产、威胁与漏洞识别框架,提出资产损失计算方法,实现安全风险的定量评估,提升智能电网调度控原创 2025-09-17 13:38:52 · 24 阅读 · 0 评论 -
74、用于多集合成员查询的恒定权重分组编码布隆过滤器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多集合成员查询的恒定权重分组编码布隆过滤器(CWGCBF),通过将集合ID编码为恒定权重码,提升了查询精度和内存访问效率。CWGCBF在误报率和内存访问时间方面表现优异,适用于大数据中心的数据包转发、路由器IP查找和分布式Web缓存等场景。文章详细介绍了其插入与查询机制,并通过仿真实验对比了与其他布隆过滤器的性能差异,验证了CWGCBF在综合性能上的优势。原创 2025-09-16 14:56:36 · 14 阅读 · 0 评论 -
73、网络流量异常检测与系统故障预测:创新方法与实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因果依赖图的系统故障预测方法和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FEN-TLSAE。前者通过构建因果关联图实现故障规则的自动更新与高效预测,在LANL和Blue Gene/L数据集上表现出较高的召回率;后者利用迁移学习解决标记数据不足的问题,结合多样化特征提取、带正则化的AutoEncoder和联合类间与域间分布适应(JCDA)策略,在NSL-KDD数据集上实现了优于对比方法的准确率、召回率和精确率。两种方法分别在大型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企业网络安全和物联网等场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原创 2025-09-15 12:45:38 · 27 阅读 · 0 评论 -
72、网络消息传递与故障预测技术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网络消息传递中的DCNPA算法与基于加权因果依赖图(WCDG)的故障预测技术。DCNPA算法通过节点间联系频率提升消息传递效率,具备高资源适应性与灵活性,适用于物联网和移动自组网等场景;基于WCDG的故障预测方法利用事件因果关系与不确定性推理,显著提升了预测准确性和响应效率,适用于大型集群系统与数据中心。实验表明,两种方法在各自领域均优于传统方案,未来可结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进一步优化,推动网络与系统智能化发展。原创 2025-09-14 11:29:22 · 17 阅读 · 0 评论 -
71、5G网络切片编排算法与机会网络路径分配方法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两种面向未来网络的关键算法:基于GA-PSO的5G网络切片编排算法和基于服务优先级的机会网络有限延迟路径分配方法。GA-PSO算法融合遗传算法的杂交与变异机制,提升粒子群优化的全局搜索能力,适用于大规模网络中高负载流量的高效路由优化,具有优异的时间与能耗稳定性;而机会网络路径分配方法利用局部拥塞信息与接触概率预测,结合服务初始优先级映射,在不同网络状态下动态保障高优先级服务的传输质量。两种算法分别在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应急救援和物联网监测等场景中展现出广泛应用前景,为5G及异构无线网络的智能原创 2025-09-13 10:21:28 · 21 阅读 · 0 评论 -
70、电力通信网络链路故障恢复与 5G 网络切片编排算法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电力通信网络链路故障恢复与5G网络切片编排算法。针对电力通信网络,提出了基于服务数量、服务流量、链路中心性和资源成本的恢复链路价值评估模型,并设计了网络拓扑感知链路故障恢复算法(NTLFRA),在有限恢复资源下优先恢复高价值链路,显著提升用户满意度。对于5G网络切片,提出结合遗传算法与粒子群优化的GA-PSO编排算法,通过全局优化实现切片的个性化创建与高效部署,充分发挥SDN/NFV优势,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并提升用户满意度。仿真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在各自场景中均优于传统方法,具有重要的原创 2025-09-12 13:18:24 · 25 阅读 · 0 评论 -
69、基于评分机制的拜占庭容错共识算法与电力通信网络故障恢复算法解析
本文介绍了基于评分机制的拜占庭容错共识算法SPBFT,通过引入五类节点和动态评分机制,解决了传统PBFT算法在节点动态加入退出和主节点选择方面的不足,提升了共识过程的可扩展性与可靠性。同时,针对电力通信网络中的链路故障问题,提出了一种网络拓扑感知的故障恢复算法,综合考虑服务数量、流量恢复与用户满意度,显著提高了故障恢复效率与服务质量。两种算法分别在区块链共识和电力通信领域展现出优越性能。原创 2025-09-11 10:31:06 · 21 阅读 · 0 评论 -
68、多领域技术研究与创新实践
本文探讨了多领域技术研究与创新实践,涵盖UX数据分析系统、基于熵权法的用户行为信任评估模型以及基于评分机制的拜占庭容错共识算法(SPBFT)。通过认知任务分析与‘出声思考’方法优化用户体验数据处理;利用熵权法实现动态、抗干扰的信任评估;改进PBFT算法以支持节点动态扩展并提升主节点可靠性。各研究在产品设计、社交电商、区块链金融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并为未来智能化、实时化和跨领域融合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原创 2025-09-10 13:23:21 · 18 阅读 · 0 评论 -
67、电子笔记软件与上下文 UX 数据分析系统介绍
本文介绍了电子笔记软件的功能模块及其用户体验(UX)数据分析系统的设计与评价。电子笔记软件包含浏览、编辑普通/手写笔记、后端服务连接等模块,满足用户日常记录需求。针对UX研究中的数据分析痛点,提出基于认知任务分析的意义建构循环模型,并设计实现了一套支持数据查询与呈现的上下文UX数据分析系统。通过用户测试和SUS量表评估,验证了系统在提升数据分析效率和用户体验方面的有效性。原创 2025-09-09 11:39:18 · 11 阅读 · 0 评论 -
66、网络关键节点定位方法与安卓电子笔记软件设计
本文探讨了网络关键节点定位方法与安卓电子笔记软件的设计与优化。在网络定位方面,提出基于位置权重矩阵的算法,结合坐标融合、跳数计算和误差降噪技术,提升关键节点定位精度,并通过实验验证其优于传统方法。在软件设计方面,介绍了一款名为'A-Note'的安卓电子笔记应用,采用简洁架构与Material Design设计语言,支持普通与手写笔记管理,并展望了未来在功能拓展、云服务、智能提醒及性能优化等方面的发展方向。原创 2025-09-08 11:25:28 · 21 阅读 · 0 评论 -
65、高校信息服务与网络关键节点定位研究
本文探讨了高校信息服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了数字学习资源和基础信息服务的发展情况,指出当前在信息化投入、系统共享和管理规划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时,研究了网络关键节点定位的技术方法,包括基于时域分析的故障数据挖掘和异常区域识别算法。文章进一步阐述了信息服务与网络稳定性的紧密关联,提出了提升策略,并展望了高校信息服务向智能化、移动化、个性化发展的趋势,以及网络关键节点定位在融合技术、大数据与物联网应用中的未来方向。最终建议加强统一规划、技术创新与多技术融合,以推动高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原创 2025-09-07 11:05:14 · 14 阅读 · 0 评论 -
64、社区矫正措施推荐与高校信息管理服务研究
本文研究了社区矫正措施推荐与高校信息管理服务两个领域。在社区矫正方面,提出基于FFM与FTRL优化算法的推荐模型,通过特征字段划分与在线学习优化,有效解决数据稀疏性和冷启动问题,实验表明该方法在F1分数和训练效率上优于基线模型。在高校信息服务方面,通过对咸阳市九所高校的调查,分析了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系统管理及用户服务现状,针对IPv6部署不足、选课系统拥堵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改进建议。研究为智能化矫正推荐和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路径。原创 2025-09-06 11:08:22 · 17 阅读 · 0 评论 -
63、雷达性能模拟、教学网站定制及社区矫正措施推荐研究
本文围绕三个独立研究领域展开:首先分析了极化单脉冲雷达在交叉极化干扰下的角测量性能,探讨了极化融合算法的优劣及未来抗干扰方向;其次介绍了基于Moodle平台的教学网站定制方法,涵盖环境搭建、主题开发与课程管理,并以财税教学网站为例展示了实现流程;最后提出将FFM-FTRL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社区矫正措施推荐,有效提升推荐效率与准确性。文章总结了各领域的核心问题、解决方法与未来展望,展示了技术在雷达、教育和司法矫正领域的创新应用潜力。原创 2025-09-05 09:18:56 · 27 阅读 · 0 评论 -
62、多播数据包丢包问题与交叉极化干扰分析
本文分析了多播传输中RPT切换到SPT导致的数据包丢失问题,通过实验发现平均数据包间隔小于2.33ms时会出现丢包和乱序,并对比了禁用SPT切换、多播静态引入和修改RP点三种解决方案,验证了修改RP点至核心接入交换机的有效性。同时研究了交叉极化干扰对极化融合单脉冲雷达角度测量的影响,建立了信号与干扰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水平与垂直极化通道在干扰下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该雷达体制对交叉极化干扰不敏感,需设计更具针对性的干扰策略。最后提出了未来在多播网络优化、干扰对策及雷达性能提升方面的研究方向。原创 2025-09-04 11:34:52 · 19 阅读 · 0 评论 -
61、IP局域网网络性能监控与综合分析系统及通信专网RP点配置优化研究
本文研究并设计了一套IP局域网网络性能监控与综合分析系统,基于Visual Studio 2010和SQL Server 2008实现,涵盖网络监控、服务流性能分析、故障诊断及背景数据捕获四大模块,能够实时捕获数据包、判断丢包与乱序、定位网络故障。同时,针对通信专网中多播传输的丢包问题,深入分析PIM-SM协议下RPT切换至SPT过程中的丢包机制,并提出将RP点由汇聚交换机调整为核心交换机的优化方案,显著降低丢包率,提升网络稳定性。系统已在实际环境中部署应用,未来将聚焦于可扩展性提升与智能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原创 2025-09-03 13:25:39 · 18 阅读 · 0 评论 -
60、高速通信与网络监测技术解析
本文详细解析了基于FPGA的光纤高速通信注入模拟设备与IP局域网网络性能监测系统的原理、设计与实现。注入模拟设备利用ZYNQ7000系列SoC FPGA,通过PCIe接口将数据写入DDR3内存,并经DMA传输至PL端,结合乒乓操作和GTP高速串行接口实现4.0 Gbps光纤数据发送,满足数字信号处理设备的实时调试需求。同时,设计了一套综合网络监测系统,融合Ping、SNMP和数据包捕获技术,实现对局域网环境、服务流性能及故障的全面、实时监测与分析。系统具备高实用性与可扩展性,适用于航天测控、海上卫星通信及企原创 2025-09-02 09:02:59 · 20 阅读 · 0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