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未晞593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18、用于神经压缩的深度生成建模
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深度生成建模的神经压缩技术,阐述了其在图像和数据压缩中的核心原理与优势。文章从传统压缩方法如JPEG出发,引出神经压缩的必要性,并详细介绍了编码器、解码器、可微量化、自适应熵编码等关键组件的实现机制与训练方法。通过端到端优化目标函数,神经压缩能够在速率-失真权衡中实现更优性能。文中还分析了神经压缩在图像存储、实时通信和医学影像等场景的应用前景,讨论了当前面临的技术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为读者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理解。原创 2025-10-01 05:41:09 · 26 阅读 · 0 评论 -
17、生成对抗网络与深度生成建模在神经压缩中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生成对抗网络(GANs)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法及其多种变体,如条件GANs、Wasserstein GANs和StyleGAN等,并探讨了GANs在图像生成中的应用。同时,文章深入分析了深度生成建模在神经压缩中的潜力,阐述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压缩方法如何通过编码器-解码器架构和端到端训练提升图像压缩性能。文中还比较了传统压缩算法与神经压缩的优劣,指出了神经压缩在灵活性和性能上的优势,以及面临的计算资源需求高、可解释性差和训练不稳定等挑战,最后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09-30 12:37:37 · 18 阅读 · 0 评论 -
16、能量模型与生成对抗网络:原理、挑战与应用
本文深入探讨了能量模型与生成对抗网络(GANs)的原理、挑战及应用。能量模型通过能量函数定义概率分布,具有无需调节因子、可实现高保真生成等优点,但面临配分函数计算困难的问题;GANs采用隐式建模和对抗训练机制,能高效生成高质量样本,但存在训练不稳定和评估难的缺点。文章对比了两类模型在训练方式、分布建模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其在图像生成、异常检测和数据增强中的实际应用,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包括配分函数近似优化、训练稳定性提升以及两者的融合潜力。原创 2025-09-29 16:26:40 · 27 阅读 · 0 评论 -
15、基于能量的模型:原理、训练与应用
本文系统介绍了基于能量的模型(EBM)的原理、训练方法及其应用。EBM通过定义灵活的能量函数来建模可观测变量与决策变量的联合分布,无需显式指定概率分布形式,具有处理多模态和混合变量类型的能力。文章详细阐述了EBM的模型构建、使用朗之万动力学进行采样的训练过程,并给出了代码实现。同时讨论了受限玻尔兹曼机(RBM)作为经典EBM的实例,展示了其在高阶关系建模中的潜力。尽管面临配分函数难计算和采样困难等挑战,EBM在统一分类与生成任务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未来在算法优化与跨领域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原创 2025-09-28 13:48:12 · 27 阅读 · 0 评论 -
14、混合建模:结合生成模型与分类器的新方法
本文介绍了一种结合深度生成模型与分类器的混合建模方法,强调学习联合分布 $p(x, y)$ 的重要性。文章对比了分别训练与共享参数化的两种策略,分析了维度差异带来的模型偏向问题,并提出通过加权目标函数进行调整。进一步地,采用整数离散流(IDFs)实现无需雅可比行列式计算的混合模型,提供了完整代码实现。最后探讨了混合 VAE、半监督学习、消除超参数 $\lambda$ 及联合分布分解方式等未来研究方向,旨在提升模型的鲁棒性与泛化能力。原创 2025-09-27 12:13:52 · 24 阅读 · 0 评论 -
13、深度生成模型:DDGM的原理、优化与应用
本文深入探讨了深度生成模型DDGM的原理、优化方法及应用。内容涵盖DDGM的基本结构与训练流程,解析边缘化中间步骤、改进反向扩散和简化目标函数等关键技术,并提供了代码示例与训练结果分析。同时,文章总结了DDGM在超分辨率、音频合成等领域的后续研究进展,并将其与VAEs和Flows进行多维度对比,帮助读者理解不同生成模型的适用场景。最后通过完整的代码实现细节和实际应用建议,为DDGM的学习与应用提供全面指导。原创 2025-09-26 11:16:39 · 22 阅读 · 0 评论 -
12、深入探索分层变分自编码器与扩散深度生成模型
本文深入探讨了分层变分自编码器(特别是自上而下VAE)与扩散深度生成模型(DDGM)的原理、实现与应用。详细分析了两类模型的结构设计、前向与采样流程,并通过代码示例和流程图展示了其核心机制。文章还比较了两种模型的优缺点,讨论了相关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在表示学习与多领域应用中的发展方向。原创 2025-09-25 09:50:36 · 21 阅读 · 0 评论 -
11、分层潜变量模型及分层变分自编码器详解
本文深入探讨了分层潜变量模型与分层变分自编码器(Hierarchical VAEs)的设计原理及其在学习有用潜变量表示中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潜变量模型在无约束优化下可能忽略潜变量的问题,进而介绍通过分层结构引入归纳偏置的解决方案。重点讲解了两级VAE的后验崩溃问题及其改进形式——自上而下VAE,该架构通过共享生成与推断路径有效缓解了信息丢失。此外,还介绍了基于超球面分布的Hyperspherical VAE,利用vMF分布建模方向性数据。最后总结了各类VAE的优缺点,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为深度生成模原创 2025-09-24 11:10:40 · 23 阅读 · 0 评论 -
10、变分自编码器的改进策略
本文探讨了变分自编码器(VAE)的多种改进策略,重点分析了先验分布和变分后验分布的优化方法。介绍了GTM-VampPrior和Flow-Based Prior两种灵活的先验分布设计,以及Householder Flows和Sylvester Flows对后验分布的增强建模能力。此外,提出在超球面潜在空间中使用von Mises-Fisher分布以更好处理聚类与高维数据。文章对比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并展望了未来在先验选择、后验设计、训练优化和模型可解释性方面的研究方向。原创 2025-09-23 09:30:06 · 34 阅读 · 0 评论 -
9、变分自编码器的改进:先验分布的优化策略
本文深入探讨了变分自编码器(VAE)中先验分布的重要性,通过重写证据下界(ELBO)揭示了先验与聚合后验分布之间的关系。文章分析了标准高斯先验存在的‘空洞’问题,并介绍了高斯混合先验、VampPrior和生成地形映射(GTM)等改进方法,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同时提供了各类先验的代码实现,并讨论了实际应用中的选择考量与未来研究方向,为优化VAE的潜在空间建模提供了系统性指导。原创 2025-09-22 16:00:35 · 37 阅读 · 0 评论 -
8、变分自编码器(VAE):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解析
本文全面解析了变分自编码器(VAE)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实现,涵盖其核心组件、分布参数化方法、重参数化技巧及训练流程。文章详细介绍了VAE在图像和其他数据类型上的应用,讨论了典型问题如后验坍塌和空洞问题,并系统梳理了多种扩展方向,包括改进的编码器与解码器结构、更优先验设计、离散隐变量处理、不同目标函数以及分层和对抗式变体。通过代码示例和流程图,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并实现VAE模型。原创 2025-09-21 14:31:25 · 35 阅读 · 0 评论 -
7、流模型与隐变量模型:原理、应用与挑战
本文深入探讨了流模型与隐变量模型的原理、技术细节及应用。重点介绍了整数离散流(IDF)在无损数据压缩和图像生成中的潜力,分析了概率主成分分析(pPCA)作为线性隐变量模型的可解析性优势,并阐述了变分自编码器(VAEs)通过变分推断处理复杂非线性分布的能力。文章还比较了不同模型的特点与适用场景,提出了模型优化、评估指标及未来研究方向,为生成模型的选择与应用提供了系统性指导。原创 2025-09-20 15:52:40 · 19 阅读 · 0 评论 -
6、离散随机变量流模型详解
本文详细探讨了离散随机变量流模型,特别是整数离散流(IDF)的理论基础与实现方法。内容涵盖离散流中的拓扑问题及其对概率分配的影响、离散变量变换公式与表达能力分析、整数域上可逆神经网络的构建,包括二分耦合层和多部分自回归耦合层的设计。文章还提供了完整的PyTorch代码实现,介绍了基础分布建模、排列层作用及采样机制,并给出了使用示例与性能优化建议。最后总结了IDF在数据生成、压缩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原创 2025-09-19 13:14:55 · 22 阅读 · 0 评论 -
5、基于流的模型:从连续到离散的深入探索
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流的生成模型,重点分析了RealNVP的构建模块,包括耦合层、置换层和反量化技术,并介绍了其在连续与离散随机变量建模中的应用。文章还涵盖了流模型的实际实现、改进方法及研究方向,如ResNet流、DenseNet流和整数离散流,并展示了其在图像生成、数据压缩和变分推理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最后展望了未来在模型架构创新、跨领域应用与理论深化方面的潜力。原创 2025-09-18 11:56:10 · 34 阅读 · 0 评论 -
4、深度生成模型:自回归模型与流模型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深度生成模型中的两类重要方法:自回归模型(ARM)与流模型(Flow-Based Models)。首先介绍了自回归模型的原理、目标函数、代码实现及改进方向,包括二维因果卷积、像素排序优化和采样加速策略;随后阐述了流模型通过可逆变换和变量变换公式构建复杂分布的机制,重点分析了RealNVP等结构的设计思想与挑战。文章还对比了两类模型的优缺点与适用场景,并提供了图像生成的实战案例。最后展望了模型架构创新、应用拓展与理论深化等未来发展趋势,全面展示了二者在生成建模中的潜力与价值。原创 2025-09-17 16:32:41 · 22 阅读 · 0 评论 -
3、深度生成自回归模型:原理与实践
本文深入探讨了深度生成自回归模型的原理与实践,涵盖概率论基础、不同神经网络架构(如MLP、RNN和CausalConv1D)在自回归建模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文章详细介绍了基于因果卷积的高效参数化方法,并讨论了数据预处理、超参数调整、模型评估等实践要点。此外,还展示了该模型在图像生成、文本与音频等序列数据建模中的广泛应用,并提出了模型融合等拓展方向。最后总结了当前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原创 2025-09-16 12:26:41 · 32 阅读 · 0 评论 -
2、深度生成建模:原理、应用与模型分类
本文系统介绍了深度生成建模的基本原理、核心应用与主要模型分类。文章强调,仅依赖判别模型不足以构建可靠的人工智能系统,必须通过估计数据分布 p(x) 来增强对环境的理解和不确定性表达。深度生成模型可分为自回归模型、基于流的模型、隐变量模型(包括变分自编码器 VAE 和生成对抗网络 GAN)以及基于能量的模型(EBM),每类模型在训练稳定性、似然计算、采样速度、压缩能力和表示学习方面各有优劣。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图像、文本、音频生成、主动学习、强化学习和医学成像等领域。文章还提供了学习建议与目标受众,并附有代码资源原创 2025-09-15 10:59:56 · 19 阅读 · 0 评论 -
1、深入探索深度生成建模:原理、方法与应用
本文深入探讨了深度生成建模的原理、方法与应用,涵盖概率生成建模与表示学习的核心思想,系统介绍了自回归模型、基于流的模型、潜在变量模型、基于能量的模型及生成对抗网络等主流技术。文章还分析了各类方法的特点与适用场景,展示了其在图像生成、数据增强、异常检测和推荐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并讨论了训练稳定性、可解释性、计算资源等挑战及其解决方案。最后展望了多模态融合、强化学习结合、大规模预训练等未来趋势,为学生、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了全面的学习路径与实践指导。原创 2025-09-14 14:12:12 · 22 阅读 · 0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