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图像分析:跨模态地标检测与多标签ILD检测算法
1. 跨模态解剖地标检测
1.1 单模态与跨模态实验结果
在单模态实验中,除了 CT 情况外,使用有符号方向与无符号方向相比,并没有显著优势。跨模态地标检测的准确性稍落后于单模态检测,但结果仍足以辅助许多图像分析算法。
1.2 性能差异原因分析
- 强度对应关系 :当一种模态中的细节在另一种模态中不可见时,会出现多对一的转换,例如 CT 中可见的骨骼在 MRI 中不可见。
- 采集区域和地标可见性 :不同模态之间在采集区域和地标可见性方面存在实际差异,这改变了解剖学上下文的范围和训练示例的数量。
1.3 运行时间
在双核 2.4 GHz 机器上,MRI 数据的森林训练时间约为 4 小时,CT 数据(采集区域较大)约为 7 小时。每个数据集的检测时间约为 4 秒。
1.4 HUGO 特征优势
HUGO 特征对双射变换具有不变性,前提是假设(非常)局部线性。通过舍弃梯度符号,增强了对组织强度反转的鲁棒性;舍弃梯度幅度,增强了对非线性强度失真的鲁棒性。依靠空间区域上的方向聚合来区分结构细节和噪声。跨模态机器学习用于解剖地标检测,与单模态学习相比,准确性略有下降,但无需数据归一化、噪声阈值处理或偏置场校正步骤,在时间或数据稀缺的情况下,HUGO 特征是一种高效且实用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