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可视化:数据呈现的艺术
1. 可视化的目标与挑战
在数据探索阶段,你可以从各种角度审视数据,浏览不同方面,而不必拘泥于图表标准和清晰度。通过快速生成大量图表,你能更深入地了解数据,从而更好地理解图表。然而,当使用图形向他人展示结果时,必须确保图形对不熟悉数据的人也具有可读性。
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认为所有可视化都必须简单,但这忽略了一个步骤。实际上,应该设计出具有清晰表达力的图形,这种清晰性可以让图表更易于阅读。有时数据集很复杂,可视化也需要相应地复杂,但只要能提供从电子表格中无法获得的有用见解,这样的可视化仍然是有效的。
为了实现清晰性,人们常主张去除图形中所有无助于解读数据的元素,即“让数据说话”。但这假设可视化的唯一目标是快速获得分析见解,而这只是从数据中能获取的一小部分。有时候,深入思考和反思是必要的,在一种情况下无用的元素,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会有帮助。
2. 视觉层次结构
当首次查看可视化内容时,眼睛会四处寻找感兴趣的点。实际上,看任何东西时,我们往往会注意到突出的事物,如明亮的颜色、较大的形状或处于极端情况的对象。例如,高速公路上的橙色锥桶和黄色标志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因为它们在黑色路面的单调背景中很突出;而“沃尔多”(漫画人物)很难一下子被找到,因为他在人群中不够突出。
在可视化数据时,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用比其他视觉元素更醒目的颜色突出显示数据,淡化或弱化其他元素,使其处于背景中。使用箭头和线条引导视线到感兴趣的点,这样可以创建一个视觉层次结构,帮助读者立即关注数据图形的关键部分,并将周围元素作为背景,而不是让读者在一个平面图形中费力寻找信息。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59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