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规模 - 结构 - 技术视角的工业碳排放研究
1 引言
随着人类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碳排放达到了历史最快的峰值。气候变化带来了诸多危害,如海平面上升、农作物歉收和极端气候频发等,世界各国已意识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性。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呈现出“高碳化”特征,成为国际减排焦点,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为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进行减排。目前中国的减排目标是降低碳排放强度,但在经济快速增长时,其减排作用有限,最终将过渡到碳排放总量控制。工业作为国家碳排放总量的重要基本单元,在减排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加强对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
2 研究现状与创新点
当前关于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众多,多数将影响因素分为经济、人口、能源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然而,在因素测量指标的选择上存在不足,如工业增加值作为产业结构因素的测量指标过于笼统,实际上产业对碳排放的影响更多体现在产业内部结构。技术进步因素通常只考虑能源利用效率,而实际上还应包括非能源产品的中间投入效率。
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指数分解、结构分解和计量模型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指数分解应用多局限于 KAYA 方程;结构分解中提出的加权平均分解因工作量大很少实际应用,极分解在理论上也不完善;计量模型中的假设条件大多未得到学者论证,结果受到质疑。也有学者从投入产出角度研究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但很少涉及对产业的更详细分析。
为了对产业进行更详细分析,增强不同产业发展规划视角下碳排放减排措施的可操作性,本文将投入产出分析与因素分配方法相结合,将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为规模、结构和技术进步三个方面,不仅得到各因素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还得到不同产业对国家碳
工业碳排放的规模-结构-技术分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