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科技想象:设计虚构与未来探索

科技想象:设计虚构与未来探索

在科技想象的领域中,设计虚构是一种独特且富有启发性的概念。它并非旨在直接回答研究问题,而是通过创造新颖的想法来激发、重新表述甚至提出全新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设计虚构的各个方面。

设计虚构的定义与特点

设计虚构在人机交互(HCI)和交互设计领域均有提及,尽管目前尚无明确的定义,但它反映了一种“思辨转向”或“文化转向”。Hales认为设计虚构具有诱人、挑衅和难以捉摸的特点,它能够创造一个话语空间,让新的文化产物(未来)得以涌现。

设计虚构并非用于探索未来(想象中的)原型作为新兴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案,而是作为一种研究工具,促使人们提出更具深度和洞察力的问题。它可以包括文本、电影、不同实现程度的原型等,但本身并非旨在成为成品,而是引发关于技术未来的讨论。

Sterling将设计虚构定义为“故意使用叙事原型来消除对变革的怀疑”。叙事原型是存在于故事世界中的原型,与思辨设计相一致。设计虚构的作用是“不是展示事物将如何发展,而是开辟一个讨论的空间”。

例如,“摇滚翻转”设计虚构是Blythe等人(2015)项目中的一部分,研究人员与老年人合作,探索数字技术对积极老龄化的支持。该虚构以“不存在的产品和服务广告”的形式呈现,如其中的一家养老院广告。

早期阐述与案例

Bleecker(2009)是首位撰写关于设计虚构综合论文的人,他的观点具有较大影响力。他认为设计虚构是一种探索不同造物方式、挖掘想象力的物质结论的方法,它摆脱了大规模市场商业化设计中的常规限制,是一种前瞻性的设计类型,注重探索新的社会互动仪式。

Bleecker还提供了一些设计虚构的例子,如Near Future Laboratory的“慢信使”,它探索了手持消息传递的体验。在这个例子中,消息逐字接收,每个字符的接收时间从几秒到几天不等,速度与消息的情感内容成反比。尽管这种设备看似荒谬,但它引发了关于移动和即时通讯有时过于压倒性的交流方式的讨论。

另一个例子是设计师Sascha Pohflepp的“盲相机”。该相机没有镜头,无法自行拍摄照片,但能捕捉并在屏幕上展示在按下快门瞬间其他人拍摄的照片。这个虚构设计旨在引发对照片意义和相关互动仪式的思考。

设计虚构的定义要素

Lindley和Coulton(2015)在对设计虚构进行10年回顾时指出,尽管设计虚构仍定义模糊,但它具有以下三个要素:
1. 创造故事世界 :设计虚构需要构建一个独特的故事背景或情境。
2. 在故事世界中进行原型设计 :有具体的事物在这个故事世界中被原型化。
3. 创造话语空间 :通过上述方式,为讨论和交流创造一个空间。

然而,当考虑“某物”具体是什么时,情况变得复杂起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一些话语中,设计虚构被描述为“可供争夺”或“有不同解释”。

故事世界的创造方式

故事世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造,设计虚构无疑受到了好莱坞叙事原型的影响,但并不局限于基于电影的原型。Markussen和Knutz(2014)描述了使用多种媒体,如文本、视频、物体和图形,作为设计虚构故事的“包装”。此外,学术论文的摘要和结论也被用作探索人机交互研究可能产生的意外后果的设计虚构的基础。还有一些例子通过多种媒体同时构建故事世界。

Blythe(2014)在《通过设计虚构进行研究》中提出,对原型的虚构研究可以作为实际构建原型的有用替代方法。他的论文描述了“想象摘要”,这些摘要实际上是当代通过设计进行研究项目的模仿。

非文本设计虚构案例
  • Memex系统 :大约70年前,Bush(1945)进行了一项“思想实验”,结合当时可用的技术创造了“Memex”系统。Memex看起来像一台古董个人电脑和收音机的结合体,它是一种供个人使用的机械化私人文件和图书馆设备。用户可以在其中存储所有的书籍、记录和通信,并能以极快的速度和灵活性进行查询。它是人类记忆增强的早期设想,虽其存储容量不到400GB,但如今微软的SenseCam技术和MyLifeBits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类似的扩展记忆功能。随着存储技术的进步,一个人一生的数据现在只需花费约400美元就能存储。
  • 《明日世界》节目 :这是BBC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播出的一档每周电视节目,持续了近40年。它为普通观众提供“未来愿景”、技术评论和演示。节目早期的一位主持人是前战时喷火式战斗机飞行员,其风格设定了节目的基调。许多观众还记得节目曾承诺虚拟现实技术将在不久的将来广泛普及并改变一切。该节目内容大多可被描述为乐观的设计虚构。
消费者研究中的设计虚构

Wong和Mulligan(2016)报道了概念视频作为一种设计虚构的应用。2012年,谷歌通过在YouTube上发布概念视频宣布了谷歌眼镜(Google Glass),这是一款增强现实眼镜。当时视频发布时,谷歌眼镜尚未存在,因此该视频符合设计虚构的定义。直到2014年,谷歌才将其推向市场。

同样,微软也通过YouTube上的概念视频宣布了他们的增强现实头戴设备HoloLens。谷歌眼镜被描绘为日常工具,而HoloLens更侧重于游戏或工作。Wong和Mulligan认为这些概念视频起到了设计虚构的作用。

下面是设计虚构相关内容的流程图:

graph LR
    A[设计虚构] --> B[定义与特点]
    A --> C[早期阐述与案例]
    A --> D[定义要素]
    A --> E[故事世界创造方式]
    A --> F[非文本设计虚构案例]
    A --> G[消费者研究应用]
    B --> B1[激发问题]
    B --> B2[引发讨论]
    C --> C1[慢信使]
    C --> C2[盲相机]
    D --> D1[创造故事世界]
    D --> D2[原型设计]
    D --> D3[创造话语空间]
    E --> E1[多种媒体包装]
    E --> E2[学术论文应用]
    F --> F1[Memex系统]
    F --> F2[明日世界节目]
    G --> G1[谷歌眼镜概念视频]
    G --> G2[HoloLens概念视频]

综上所述,设计虚构在科技想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各种形式和案例,激发了人们对技术未来的思考和讨论。无论是早期的理论阐述,还是实际的应用案例,都展示了设计虚构的独特魅力和价值。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设计虚构有望在未来持续推动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想象力研究的现状与不足

目前,对于想象力的研究多采用单人视角,虽然偶尔提及想象力会通过心理和物质道具进行调节或结晶,以及分布在外部表征中,但整体研究仍主要关注个体层面。而且,尽管想象力显然是一种具身认知能力,但相关的基础研究却十分缺乏。现有的研究中,对假装的提及仅作为“想象力的行为方面”,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手势在想象力中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想象力,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概念框架,并将其置于当代认知科学的思维中。手势作为一个研究切入点,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它融合了认知、具身、外部、能动和游戏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是传统认知或社会心理学难以全面涵盖的。

Goldin - Meadow的研究表明,手势不仅仅是交流的简单辅助。人们在打电话(对方看不到时)、自言自语、黑暗中以及天生失明的人都会自发地使用手势。Rauscher等人发现,当人们在描述空间场景时被阻止使用手势,他们的描述流畅性明显不如能够自由使用手势的人。Goldin - Meadow及其同事的实验还显示,在记忆测试中,能够自由使用手势的儿童比不能使用手势的儿童回忆起的内容更多。此外,有证据表明,手势的使用水平会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而提高,在说话者需要在选项中做出选择以及进行问题推理时,手势的使用也会增加。Goldin - Meadow认为,手势通过支撑我们的认知来减轻认知负担,它扩展了说话者和倾听者可用的表征工具集,既可以重复反映通过语言形式表达的信息,也可以增强这些信息,增加通过视觉和运动形式可能实现的细微差别。

Hostetter和Alibali将手势分为三种类型:
1. 表征性手势 :通过指向物理环境中的参照物(指示性手势)、用手的动作或形状描绘参照物(标志性手势)或为抽象概念指示空间位置(隐喻性手势)来代表言语内容。
2. 节拍性手势 :强调言语的韵律或结构,但不传达语义信息。
3. 互动性手势 :用于管理多个说话者之间的轮流发言和其他互动方面。

手势与想象力的具体案例
  • 猜谜游戏 :De Jaegher和Di Paolo对猜谜游戏的研究揭示了手势与想象力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这个游戏中,玩家需要通过哑剧表演一个短语而不说话,队友则要猜出这个短语。例如,如果短语是一部电影的名字,玩家会模仿老式投影仪的操作来表示“电影”,然后用两根手指轻敲手臂来表示有两个单词。这些手势很容易被理解,体现了手势在想象力表达和交流中的作用。
  • 隐喻与想象力 :Modell认为,我们在梦中认识到的隐喻过程在清醒时也持续运作。如果我们假设经验以无意识的自传式记忆形式存储,那么只有通过隐喻才能触及这些记忆。他将隐喻定义为想象力运作的核心,认为隐喻是“在不同领域(从源领域到目标领域)之间的意义映射或转移”。隐喻不仅能在不同领域之间转移意义,还能通过新颖的重组来改变意义并产生新的感知。想象力离不开这种重组性的隐喻过程,它被视为一种无意识的神经过程,所使用的隐喻源自身体的体验(他用“感觉”来描述)。
  • 集体想象 :Nemirovsky等人的研究强调了手势在集体想象中的作用。在集体想象中,想象的对象不是像Hostetter和Alibali所提出的那样仅仅被模拟,而是由参与者共同创造、共同构建并带入准在场状态。手势是幻影(被视为想象的、准在场的实体,分布在各种媒体和模式中并在参与者之间共享)的构成要素。对于这些研究者来说,“想象是(a)一个有目的且由社会物质媒介介导的过程,(b)分布在多个相互阐述的元素中,(c)可以是协作性的,(d)与对真实和想象的对象或事件的感知运动参与的可能性密切相关”。他们的结论得到了对交互式绘图工具共享交互研究的实证支持。
构建可信的想象力模型

Johnson(2013)认为,想象力是“对意义和理性的充分解释”中重要且必要的组成部分,其缺失是一个重大障碍。他提出,任何对想象力的充分解释都需要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 分类 :认识到我们倾向于将经验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2. 图式(知识结构) :形成对事物的认知结构和模式。
3. 隐喻投射 :使用隐喻在不同图式之间建立联系。
4. 换喻 :通过相关事物来指代另一事物。
5. 叙事结构 :构建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的故事框架。

一个可信且全面的模型不仅要考虑这些组成部分,还应认识到想象力是一种全面的4E(具身、能动、嵌入和外部)认知形式。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才有希望描述数字技术与想象力之间复杂、相互作用和动态的关系。

下面是手势与想象力相关研究的流程图:

graph LR
    A[想象力研究现状] --> B[现状不足]
    B --> C[单人视角局限]
    B --> D[基础研究缺乏]
    A --> E[手势研究]
    E --> F[Goldin - Meadow研究]
    F --> F1[手势非简单辅助]
    F --> F2[手势影响描述流畅性]
    F --> F3[手势助于记忆]
    F --> F4[手势与任务难度关系]
    E --> G[Hostetter和Alibali分类]
    G --> G1[表征性手势]
    G --> G2[节拍性手势]
    G --> G3[互动性手势]
    E --> H[具体案例]
    H --> H1[猜谜游戏]
    H --> H2[隐喻与想象力]
    H --> H3[集体想象]
    A --> I[构建模型]
    I --> J[Johnson提出要素]
    J --> J1[分类]
    J --> J2[图式]
    J --> J3[隐喻投射]
    J --> J4[换喻]
    J --> J5[叙事结构]

综上所述,手势在想象力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为我们理解想象力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通过深入研究手势与想象力的关系,结合对想象力模型要素的探讨,我们有望更全面、深入地认识想象力这一复杂的认知现象。未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期待能够进一步揭示数字技术与想象力之间的微妙联系,为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科技想象:设计虚构与未来探索

手势类型与特点总结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手势在想象力及相关交流中的作用,我们对Hostetter和Alibali提出的三种手势类型进行详细总结,如下表所示:
| 手势类型 | 特点 | 示例 |
| — | — | — |
| 表征性手势 | 通过指向物理环境中的参照物、用手的动作或形状描绘参照物、为抽象概念指示空间位置来代表言语内容 | 指向桌上的杯子(指示性手势);用手比划圆形表示球(标志性手势);用手向上指表示希望(隐喻性手势) |
| 节拍性手势 | 强调言语的韵律或结构,但不传达语义信息 | 说话时随着节奏轻轻点头或摆动手指 |
| 互动性手势 | 用于管理多个说话者之间的轮流发言和其他互动方面 | 伸出手掌示意对方发言;用手势邀请他人加入讨论 |

从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类型手势的特点和应用场景,这有助于我们在实际交流和研究中更好地识别和运用手势。

设计虚构与市场推广的关联

在消费者研究中,我们看到概念视频作为设计虚构的一种形式,在产品推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谷歌眼镜和微软HoloLens为例,它们通过概念视频提前向市场展示了产品的愿景和功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种关联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1. 创造愿景 :企业通过概念视频构建一个未来产品使用的故事世界,让消费者能够想象自己使用该产品的场景。例如谷歌眼镜的概念视频展示了佩戴者通过眼镜获取信息、拍照等便捷操作,为消费者描绘了一个科技感十足的未来生活画面。
2. 引发讨论 :概念视频发布后,会在社交媒体、科技论坛等平台引发讨论。消费者会对产品的功能、外观、实用性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期望。这不仅增加了产品的曝光度,还为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市场反馈。
3. 塑造期待 :通过精心设计的概念视频,企业能够塑造消费者对产品的期待。即使产品在发布时可能与视频中的展示有所差异,但前期的期待已经为产品的市场推广打下了基础。例如微软HoloLens的概念视频展示了其在游戏和工作场景中的强大功能,让消费者对这款产品充满了期待。

想象力研究的未来展望

虽然目前想象力的研究存在诸多不足,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可以展望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1. 跨学科研究 :想象力涉及认知科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未来的研究有望打破学科界限,进行跨学科的合作,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想象力的本质和作用。例如,结合神经科学研究想象力在大脑中的神经机制,结合社会学研究想象力在社会群体中的传播和影响。
2. 技术应用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想象力的研究提供新的工具和方法。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创建模拟场景,研究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想象力表现;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将想象力与现实世界相结合,开发新的教育和娱乐应用。
3. 教育实践 :将想象力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设计虚构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创造故事世界和原型来探索新的知识和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手势和隐喻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力。

设计虚构与社会文化的相互影响

设计虚构不仅仅是一种科技想象的工具,它还与社会文化相互影响。
- 设计虚构反映社会文化 :设计虚构往往基于社会的需求、价值观和文化背景进行创作。例如,《明日世界》节目中展示的未来愿景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科技进步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一些设计虚构作品中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如隐私保护、人机关系等,也反映了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 设计虚构影响社会文化 :设计虚构通过创造新的概念和愿景,能够引导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例如,科幻电影和小说中的一些科技概念,如机器人、太空旅行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科技的认知和态度,进而推动了相关科技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变革。

下面是设计虚构与社会文化相互影响的流程图:

graph LR
    A[社会文化] --> B[影响设计虚构创作]
    B --> C[设计虚构作品]
    C --> D[反映社会文化]
    C --> E[影响社会文化发展]
    E --> A
总结与启示

通过对设计虚构和想象力相关内容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总结和启示:
1. 设计虚构的价值 :设计虚构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和创新方法,能够激发人们对技术未来的思考和讨论,为解决新兴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企业和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设计虚构来探索新的产品概念和社会互动模式。
2. 手势与想象力的联系 :手势在想象力的表达和认知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重视手势的研究和应用,不仅在教育中培养学生运用手势来增强思维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在人机交互设计中考虑手势的运用,提高用户体验。
3. 跨领域合作的重要性 :无论是设计虚构还是想象力的研究,都需要跨领域的合作。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相互融合,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全面、深入的理解,推动科技和文化的共同发展。

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设计虚构和想象力的作用,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性,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研究的伦理和社会影响,确保科技的发展符合人类的利益和价值观。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 博主筛选后可见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