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想象与设计实践:从儿童游戏到科技设计的奇妙之旅
在我们的生活中,虚拟想象无处不在。孩子们在假装游戏中尽情发挥想象,游戏玩家在电子游戏里沉浸于虚拟世界,演员们在舞台上演绎着虚构的故事。然而,虚拟想象似乎与严肃的数字技术设计业务关联不大,在儿童心理发展研究领域之外,它并未受到太多学术关注。接下来,我们将从认知科学的视角深入探讨虚拟想象的构成要素,以及它在设计思维中的重要作用。
虚拟想象的三大构成要素
虚拟想象主要由三个关键要素构成,分别是假装、道具的使用以及认知脱耦。
-
假装 :假装通常被视为儿童的游戏,但它对儿童的社会和认知发展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假装游戏有助于儿童多种认知和情感过程的发展,例如发散性和收敛性思维的交替运用,即生成不同想法和故事主题并将它们融合的能力。同时,假装游戏还能促进儿童积极和消极情感的表达,以及情感与理性的整合。早期的假装游戏甚至与日后的创造力发展密切相关。当孩子们扮演不同角色时,他们能够获得诸如沟通、解决问题和同理心等社交技能。假装能力在儿童一岁左右就开始显现,远早于其认知的完全成熟。尽管在成年生活中我们仍会继续假装,但人们往往认为假装意味着不诚实、伪装或误导。实际上,假装可以被看作是“仿佛行动”,它是我们具身认知的一种表达,既受到身体能力的支持,也受到身体限制的约束。
-
道具的使用 :这一要素涉及“借助事物思考”。道具可以是自然物品,也可以是人工制品,它们能够创造出虚构的世界,同时这些世界也受到道具本身的定义和限制。例如,一根长木棍可以变成一匹(玩具)马,一根香蕉可以变成一部电话,用特定方式塑造手部形状可以创造出一把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