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生存ATM网络的备份路径共享机制
1. 引言
在ATM网络中,即使是单个链路故障也可能对大量连接产生不利影响。因为单个ATM链路可能包含大量虚拟路径(VP),而每个VP又可能包含大量虚拟通道(VC)。因此,需要一种高度可靠的机制来恢复丢失的连接。VP具有增强网络可靠性、简单路由、快速交换和复用增益等优点,所以将其作为基本的恢复单元。
VP恢复的基本过程包括三个步骤:故障检测、备用VP设置和流量切换(从故障VP切换到备用VP)。大多数恢复方案的故障检测和流量切换步骤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备用VP的设置时间和方式。
目前,恢复技术主要分为动态按需方法和预定义备份方法:
| 恢复方法 | 动态按需方法 | 预定义备份方法 |
| ---- | ---- | ---- |
| 资源开销 | 低 | 高 |
| 灵活性 | 高 | 低 |
| 管理成本 | 低 | 高 |
| 消息复杂度 | 高 | 低 |
| 恢复速度 | 慢 | 快 |
| 最优性 | 低 | 高 |
动态按需方法通过分布式泛洪机制可以找到故障VP的所有可能备用路径,具有很高的灵活性,能应对多链路或节点故障。但恢复速度慢,运行时操作复杂,会产生大量恢复消息,通常用于线路(本地)恢复。而路径恢复比线路恢复能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
预定义备份方法在运行时只需进行流量切换,因为每个工作VP都已预先建立了具有预留带宽的备用VP,恢复快速简单,还能利用全局网络信息预先规划最优的端到端备用路径。然而,该方法浪费了为备用连接预留的空闲资源,并且在应对多故障时灵活性较差,预定义的备用VP可能与工作VP同时丢失。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