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便携式仿生眼模拟器:原理、测试与结果分析
1. 阈值调整功能
最初,用户需通过遥控器手动调整阈值水平,但这种方式十分繁琐。研究发现,用户会在一定阈值范围内反复调整,以获取场景的更多结构信息。基于此,开发了自动阈值斜坡函数。
该函数利用直方图设置上下阈值边界,实时根据当前帧像素数据进行调整。确定边界后,阈值会按设定时间间隔递增或递减,遵循锯齿或三角斜坡模式。用户可选择偏好模式,并调整时间间隔以实现更快或更慢的斜坡变化。不过,此功能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用户恶心,因此未纳入初步测试评估。
2. 额外功能
系统还实现了一些额外功能,如边缘检测、直方图辅助阈值选择和死电极模拟。这些功能虽未在初步测试中评估,但对未来的心理物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额外功能 | 说明 |
---|---|
边缘检测 | 可对图像进行边缘提取 |
直方图辅助阈值选择 | 借助直方图确定合适的阈值 |
死电极模拟 | 模拟电极失效的情况 |
3. 实验设置
构建 HatPack 后,研究人员设计并开展了三项心理物理初步测试实验,由莫纳什视觉小组的工作人员和研究生志愿者参与。这些实验并非正式临床试验,旨在测试系统的有效性,以及不同模式和参数对最终用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