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采样与频域处理
1. 概述
我们将探讨图像形成和处理背后的基础理论。首先会研究图像是由什么构成的,以及图像中不同点数所带来的影响。还会介绍一种不同的图像表示方式——频域表示。在频域中,我们将图像视为频率分量的集合,可以对图像在频域中进行操作,同时也会涉及不同的变换过程。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图像和图像处理,还能在后续用于开发技术以及实现更快速的计算机处理。以下是相关内容的概述表格:
| 主要主题 | 子主题 | 要点 |
| — | — | — |
| 图像 | 不同点数及其数值范围的影响 | 灰度、颜色、分辨率、动态范围、存储 |
| 傅里叶变换理论 | 频域的含义、对离散(采样)图像的应用、对图像和采样分辨率的解读 | 连续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采样准则、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图像变换、变换对偶、逆傅里叶变换、幅度和相位的重要性 |
| 变换方法的影响 | 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其他变换、频域操作 | 平移(移位)、旋转和缩放;叠加原理和线性;沃尔什、哈特利、离散余弦和小波变换;滤波和其他操作 |
2. 图像形成
计算机图像是一个由像素组成的矩阵(二维数组)。每个像素的值与场景中对应点的亮度成正比,其值通常来自A/D转换器的输出。我们可以将方形图像定义为N×N的m位像素,其中N是点数,m控制亮度值的数量。使用m位可以表示2^m个值,范围从0到2^m - 1。例如,当m为8时,亮度级别范围是0到255,通常分别显示为黑色和白色,中间是不同的灰色调。较小的m值会减少可用的亮度级别,降低图像的对比度。
理想的m值实际上与相机的信噪比(动态范围)有关。模拟相机的动态范围约为45 dB,由于每比特对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86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