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中维护流程的演变与挑战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各行业都在寻求智能方法,以最低成本提高生产吞吐量和运营效率,同时降低风险和资源消耗。工业4.0作为引领众多行业和服务发展的前沿概念,正深刻改变着物理资产管理,尤其是维护流程。
维护的概念与演变
维护是将技术、行政和管理行动相结合的职能,旨在使物品保持或恢复到所需的运行状态。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系统变得更加庞大、复杂,对可持续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这促使维护学科不断发展演变。
维护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无计划到有计划、从故障修复到监测维护、从被动到主动、从事后纠正到事前预防、从基于时间到基于状态、从检查到预测性维护,再到规定性维护的转变。以下是不同维护阶段的特点:
- 无维护阶段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无法修复故障或修复成本过高,选择丢弃故障系统或组件更为经济。
- 反应性维护 :以“运行到故障,然后修复”为重点,缺乏对设备退化行为的了解,只有在故障发生时才进行维护,这种方式在竞争激烈的工业环境中已不再适用。
- 预防性维护 :根据时间(如日历时间、机器运行时间、周期、行驶距离或产品数量)来触发设备的更换、大修或调整,不考虑设备当时的实际状况,对于大型复杂系统和连续运行的设备效率较低。
- 基于状态的维护 :仅在描述设备健康状况的特征达到预定水平时执行维护,需要条件监测技术来定期或连续控制某些性能指标。虽然可以减少意外运营成本和损失,但维护提前期往往较短,不利于有效决策。
- 预测性维护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