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对聊天机器人的接受度研究
1. 引言
近年来,人工智能研究蓬勃发展,尤其是聊天机器人在各领域的应用,教育领域更是备受关注。技术接受模型(TAM)一直是评估此类技术接受和使用情况的主要框架,其关键因素为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这些因素在各类技术应用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领域引入聊天机器人,为师生互动带来了创新方法。然而,目前在将TAM与其他有影响力的因素(如强调用户沉浸感和控制感的心流理论)全面整合以研究教育聊天机器人接受度方面,仍存在显著的研究空白。本研究旨在通过开发一个融合TAM和心流理论的综合模型,填补这一空白,以更全面地了解影响教育领域聊天机器人接受度的因素,并探究这些因素与用户满意度的关联。
2. 理论框架
- 用户满意度(SAT) :满意度是一种情感状态,反映了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形成的期望与当前体验的匹配程度。当人们认为技术有用、高效且易于操作时,会激发内在和外在动力,增强自信心和创新意愿。在技术采纳方面,用户满意度是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研究表明,持续使用技术的意愿与满意度密切相关。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1:用户满意度(SAT)对教育环境中聊天机器人的采用有积极影响。
- 技术接受模型(TAM) :TAM是众多研究技术采纳、接受和使用意图的基石。本研究聚焦于TAM的两个关键构念:感知有用性,即用户认为技术能提高生产力或有效性的程度;感知易用性,即用户预期技术使用轻松的程度。这两个因素对技术的初始采纳和持续使用至关重要。基于此,提出假设H2:感知有用性(PUS)对教育环境中聊天机器人的采用有积极影响;假设H3:感知易用性(PEOU)对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11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