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汉初三杰之首
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所以有天下者何?”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刘邦遂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抚民,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张良,五代丞相之后,含着金钥匙出生;热血青年,张良刺秦。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 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 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 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 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留侯张良,祖上是韩国人。祖父开地,做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父亲平,做过釐王、悼惠王的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前250),父亲平去世。张良的父亲死后二十年,秦国灭亡了韩国。张良当时年纪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他的祖父、父亲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的缘故。
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了仓海君。他找得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120斤重的铁锤。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袭击秦始皇,误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这是为了张良的缘故。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
Ankie的评论:
张良的爷爷老爸为五代韩王之相,按照现代人的讲法就是张良出生的时候含着金钥匙。在汉初三杰里,张良的出身最好,最终的命运也最好。 张良真是个热血青年,因为感激韩王,在秦灭了韩之后,变卖全部身家刺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很奇怪的是,张良学的是礼法,而不是兵法。换句话说,张良的专业是礼法,可能是家庭影响吧,因为老爸爷爷一直做丞相,丞相最讲究的就是礼法。这也为张良捡鞋,获得太公兵法,知进退,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埋下了伏笔。
张良是第一个刺杀秦王的,比荆轲刺秦还早,都是失败的,但是历史却没有着重强调张良的刺秦。个人觉得主要原因是张良没死,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而荆轲则当场就死;其次原因是荆轲刺秦是跟秦王面对面,敢于直面秦王的双眼和愤怒。而张良是远距离投弹,听起来没有一挑一那么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