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索手势交互:从理论到实践
1. 手势与操作的区别
在用户界面的范畴内,理解手势和操作的区别十分关键。敲击物理键盘上的按键通常不被视为有重要意义的手势。比如,敲击 “T” 键永远代表敲击 “T”,敲击 “Y” 键也永远代表敲击 “Y”。若不小心想敲 “T” 却敲了 “Y”,这只是个失误,并非误解,就像读错单词一样。
然而,这种解释并不完美。它没有考虑键盘快捷键的情况,因为快捷键可能会因运行的应用程序不同而被误解。同时,也未说明为何敲击物理键盘是操作,而敲击虚拟键盘是手势。不过,鉴于这是一个宽泛的定义,这些小问题或许是可以原谅的。
手势在用户界面中有以下特点:
- 表达简单命令
- 本质上具有任意性
- 基于约定俗成
- 可能被误解
操作则是指任何非手势的动作。
2. 自然用户界面(NUI)
讨论手势就不得不提及自然用户界面。NUI 是一个统称,涵盖了多种技术,如语音识别、多点触控以及像 Kinect 这样的动态界面。它与图形用户界面(如 Windows 和 Mac 常见的键盘和鼠标界面)不同,而图形用户界面又区别于之前的命令行界面。
早期 NUI 的支持者认为,界面可以基于人类的固有行为设计,变得对用户直观易懂。目标是让用户无需像操作基于图标和菜单的图形用户界面应用程序那样,经历陡峭的学习曲线,理想情况下,用户走到任何应用程序前都能直接使用。近年来,随着支持触摸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这种理念似乎正在实现,我们能看到孩子们走向任何屏幕,都期望它能对触摸做出响应。
不过,NUI 的“自然性”在触摸界面的手势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手势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1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