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领域的计算本体:访问、控制与传播知识
1. 引言
文化遗产蕴含丰富的关联信息。博物馆的艺术品包含着构成语义网络的语义丰富信息,一个藏品集合具有特定特征,并与其他藏品集合相关联。例如,自学成才的非裔美国艺术家山姆·多伊尔(Sam Doyle)影响了新表现主义运动的领军人物让 - 米歇尔·巴斯奎特(Jean - Michel Basquiat),而巴斯奎特又与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合作。巴斯奎特曾用自己的一些作品与画廊老板交换多伊尔的作品。此外,埃德·鲁沙(Ed Ruscha)也曾向多伊尔致敬,创作了《你要去哪里,伙计?(献给山姆·多伊尔)》。多伊尔的绘画和雕塑作品收藏于美国民间艺术博物馆。这种“语义网络”不仅局限于单个藏品,还跨越了不同博物馆的相关藏品。
如今,关于艺术藏品的大部分信息通常嵌入在数据库或大量文本文件中。这给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人员带来了难题,因为从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资源中隐式表达的相关信息难以提取、复用、解释、关联和比较。受此启发,数字人文研究人员开始运用计算本体来提取文化资源中隐含的知识,并使异构的博物馆藏品在语义上具有互操作性,欧洲文化遗产数字平台(Europeana)项目就是这一方法的典型代表。
一般来说,本体是知识概念化的一种形式,使知识能够公开获取和复用。从技术角度看,计算本体是用形式语言编写的陈述集合,其目的是建立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并指定推理的逻辑规则。本体的常见组成部分包括概念(如“抽象表现主义”)、属性(如“抽象表现主义不关注人物或图像”)和关系(如“行动绘画是抽象表现主义元类的一个实例”)。本体具有更强的表示能力,还能支持至少部分类似于人类推理的推理操作。通过推理器,可以从现有本体中推导出新的事实。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75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