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paces技术:原理、应用与实践
1. JavaSpaces基础概念
在JavaSpaces编程中,除了位置字段外,还需要定义一个名称字段。名称字段提供了一种机制,可在多个数据结构中重用索引条目,避免为每个结构对索引条目进行子类型化。不过,将命名索引与数据结构关联,或者为每个数据结构进行子类型化,这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命名方法能减少空间中产生的对象类型数量。
1.1 无序结构
当顺序不重要时,会使用无序结构,例如在工作流应用中,通常基于写入空间的任务条目。工作进程不关心从空间中获取哪个任务,因为它们可以操作或使用所检索到的任何任务。随着任务数量的增加,处理任务对象的工作进程数量也可以相应增加,系统能够根据需求进行扩展和收缩。工作进程完成任务后,通常会将结果对象写入空间,由老板或任务管理器对象读取或获取。管理器负责控制或聚合多个任务的结果。无序结构也被称为“包”,因为可以将任何类型的对象放入其中,而无需考虑结构的顺序。
1.2 应用开发基础
开发JavaSpaces应用需要具备以下两方面的经验:
- 分布式处理中的同步技术经验。
- 定义支持松散耦合通信的数据结构的经验。
JavaSpaces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获取这些经验所需的学习曲线。
1.3 同步技术
基于空间的编程同步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多个进程可以随时读取空间中的条目,但当一个进程想要更新条目时,它首先必须从空间中移除(获取)该条目,从而获得对它的独占访问权。也就是说,读取、获取和写入操作强制对条目进行协调访问。条目及其操作提供了构建更复杂的同步和对象协调所需的一切。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1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