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多元因果模型:干预与反事实分析

多元因果模型:干预与反事实分析

1. 多元因果模型概述

在某些动力系统中,结构因果模型(SCM)用于研究可观测变量对物理干预的反应。在SCM里,变量不再描述特定时间点的测量值,原始的时间结构在现象学层面消失。该框架原则上也适用于循环结构,但目前仅处理确定性关系,未涉及随机情况。不确定性可能源于多种因素,如微分方程参数或初始条件的不完全了解,以及混杂因素。

需要避免一种常见的误解,即认为通过指定变量所指的精确时间,因果推断的部分任务就变得多余。实际上,即使在物理学中,变量也并非总是对应时间上定义明确的观测值,例如源于平衡场景的变量。

2. 干预模型

2.1 干预分布的定义

当对系统中的变量进行干预时,例如将变量 $X_2$ 设置为抛硬币的二元结果,系统的分布会发生改变,且该变量的因果父节点也会改变。形式上,从SCM $C$ 构建干预分布,通过对 $C$ 进行修改并考虑新的蕴含分布。

定义干预分布:考虑SCM $C := (S, P_N)$ 及其蕴含分布 $P_C^X$,替换一个或多个结构赋值得到新的SCM $\tilde{C}$。假设将 $X_k$ 的赋值替换为 $X_k := \tilde{f}(\hat{PA} k, \tilde{N}_k)$,则新SCM的蕴含分布称为干预分布,记为 $P {\tilde{C}}^X =: P_{C; do(X_k := \tilde{f}(\hat{PA}_k, \tilde{N}_k))}^X$。$\tilde{C}$ 中的噪声变量集包含“新”的 $\tilde{N}$ 和“旧”的 $N$,且它们需联合独立。

当 $\tilde{f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