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等价属性时的通信模型
在验证等价属性的过程中,通信模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深入探讨不同的通信模型,包括进程的定义、标记语义、等价关系以及不同语义之间的比较。
进程定义与可能测试等价性
首先,我们定义了两个进程 A 和 B:
A
νd.outho(d, a) | !inho(d, x).outho(d, h(x)) | inho(d, y).outho(c, y)
B
νe.outho(e, a) | inho(e, z).A | inho(e, z).νs.outho(c, s)
对于任意的 s - 封闭上下文 D[ ] 和所有公共通道 ch,有 D[A] ⇓s ch 当且仅当 D[B] ⇓s ch。这表明 A 和 B 在可能测试等价性(may testing equivalence)下是等价的,即 A ≈s m B,但在观察等价性(observational equivalence)和轨迹等价性(trace equivalence)下不等价,即 A ̸≈s o B 且 A ̸≈s t B,其中 s ∈ {c, e, p}。
与观察等价性不同,可能测试不需要逐步“模仿”另一个进程,也不能强制进程进入特定分支。
标记语义
为了让进程能够直接与(对抗性)环境进行交互,我们引入了标记操作语义。定义了关系 ℓ−→c、ℓ−→p 和 ℓ−→e,其中 ℓ 是字母表 A 的一部分:
A = {τ, out(c, d), eav(c,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