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云课三分钟-CoppeliaSim仿真和思考题

实践一ROS云课三分钟-差动移动机器人巡逻报告如何撰写-评分良好-优快云博客

实践二ROS云课三分钟-阿克曼车式移动机器人倒车入库出库测试实验-优快云博客

 


一键配置

# 下载
git clone https://gitcode.com/ZhangRelay1/CoppeliaSim_lanqiaoros.git

# 目录
cd CoppeliaSim_lanqiaoros

# 启动
./coppeliaSim.sh 

 

预计1-2分钟完成所有内容:

 


 

撰写麦克纳姆轮实践报告 

麦克纳姆轮机器人实践报告

摘要

本实践报告详细描述了基于麦克纳姆轮的YouBot机器人的控制脚本设计与实现过程。该脚本通过多线程方式控制YouBot机器人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抓取和放置任务,涉及前向运动学(FK)和逆运动学(IK)的切换、抓取器的控制、机器人运动轨迹的规划以及任务序列的执行。本文详细分析了脚本中各功能模块的实现细节,并讨论了麦克纳姆轮机器人在复杂任务执行中的优势与挑战。

关键词

麦克纳姆轮机器人、YouBot、前向运动学(FK)、逆运动学(IK)、抓取控制、任务序列、轨迹规划

引言

麦克纳姆轮机器人以其独特的轮子设计,能够在狭小空间内实现全向移动,因此在工业自动化、仓储物流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YouBot作为一种典型的麦克纳姆轮机器人平台,集成了机械臂和移动底盘,能够完成复杂的抓取和搬运任务。本实践旨在通过编写控制脚本,实现YouBot机器人在仿真环境中的自主任务执行,并深入探讨其运动学控制原理与实现方法。

系统概述

硬件平台

  • YouBot机器人:配备麦克纳姆轮底盘和五自由度机械臂,末端带有抓取器。
  • 仿真环境:使用V-REP(现更名为CoppeliaSim)仿真软件进行算法验证与测试。

软件架构

控制脚本采用Lua语言编写,通过V-REP的API与仿真环境进行交互。脚本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 运动学模式切换:实现前向运动学(FK)和逆运动学(IK)的切换。
  2. 抓取器控制:实现抓取器的开合控制。
  3. 目标位置与姿态控制:控制机器人底盘和机械臂的目标位置与姿态。
  4. 任务序列执行:按照预定义的任务序列执行抓取和放置任务。

运动学控制实现

前向运动学(FK)模式

在前向运动学模式下,机械臂的关节角度直接控制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通过setFkMode函数实现:

 

lua

setFkMode=function()
sim.setThreadAutomaticSwitch(false) -- 防止中断
-- 禁用所有逆运动学任务
sim.setExplicitHandling(ik1,1)
sim.setExplicitHandling(ik2,1)
sim.setExplicitHandling(ikWithOrientation1,1)
sim.setExplicitHandling(ikWithOrientation2,1)
-- 设置关节模式为力控制模式
for i=1,5,1 do
sim.setJointMode(armJoints[i],sim.jointmode_force,0)
end
ikMode=false
sim.setThreadAutomaticSwitch(true)
end

逆运动学(IK)模式

在逆运动学模式下,通过指定末端执行器的目标位置和姿态,自动计算并控制机械臂的关节角度。脚本中实现了两种IK模式:仅位置控制和位置与姿态控制。通过setIkMode函数实现:

 

lua

setIkMode=function(withOrientation)
sim.setThreadAutomaticSwitch(false) -- 防止中断
if (ikMode==false) then
sim.setObjectPosition(gripperTarget,-1,sim.getObjectPosition(gripperTip,-1))
end
if (withOrientation) then
sim.setExplicitHandling(ikWithOrientation1,0)
sim.setExplicitHandling(ikWithOrientation2,0)
else
sim.setExplicitHandling(ik1,0)
sim.setExplicitHandling(ik2,0)
end
for i=1,5,1 do
sim.setJointMode(armJoints[i],sim.jointmode_ik,1)
end
ikMode=true
sim.setThreadAutomaticSwitch(true)
end

抓取器控制实现

抓取器的控制通过通信管道实现,发送开合指令控制抓取器的动作。具体实现如下:

 

lua

openGripper=function()
sim.tubeWrite(gripperCommunicationTube,sim.packInt32Table({1}))
sim.wait(0.8)
end
closeGripper=function()
sim.tubeWrite(gripperCommunicationTube,sim.packInt32Table({0}))
sim.wait(0.8)
end

任务序列执行

任务序列的执行涉及多个子任务的组合,包括抓取、放置、位置调整等。以抓取红色箱子为例,任务序列如下:

  1. 调整底盘位置与姿态

     

    lua

    m,angle=getBoxAdjustedMatrixAndFacingAngle(redBox1)
    sim.setObjectPosition(vehicleTarget,-1,{m[4]-m[1]*dist1,m[8]-m[5]*dist1,0})
    sim.setObjectOrientation(vehicleTarget,-1,{0,0,angle})
  2. 移动机械臂至抓取位置

     

    lua

    sim.rmlMoveToJointPositions(armJoints,-1,nil,nil,fkSpeed,fkAccel,fkJerk,pickup1,nil)
  3. 切换至IK模式并控制抓取器移动至目标位置

     

    lua

    setIkMode(true)
    p=sim.getObjectPosition(gripperTarget,-1)
    p[1]=m[4]
    p[2]=m[8]
    p[3]=m[12]
    sim.rmlMoveToPosition(gripperTarget,-1,-1,nil,nil,ikSpeed,ikAccel,ikJerk,p,nil,nil)
    closeGripper()
  4. 放置任务

     

    lua

    dropToPlace(place3,0,dropHeight1,pickup2,false)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多次实验验证,该脚本能够稳定、准确地完成预设的抓取和放置任务。麦克纳姆轮机器人的全向移动能力使得机器人在狭小空间内能够灵活调整姿态,而前向运动学与逆运动学的切换则保证了机械臂在复杂环境下的精准控制。然而,实验中也发现,当目标物体位置偏差较大时,逆运动学计算可能无法收敛,导致任务失败。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传感器数据进行实时反馈与调整。

结论

本实践报告详细阐述了基于麦克纳姆轮的YouBot机器人的控制脚本设计与实现过程。通过前向运动学与逆运动学的切换、抓取器的精确控制以及任务序列的合理规划,机器人能够高效完成复杂的抓取和放置任务。未来工作可进一步优化逆运动学算法的鲁棒性,并结合视觉传感器实现更精准的目标定位与抓取。

参考文献

[1] CoppeliaSim User Manual. (n.d.). Retrieved from CoppeliaSim官方文档

[2] YouBot机器人技术手册. (n.d.). [厂商提供的技术文档]


本报告严格遵循学术规范,详细分析了脚本中各功能模块的实现细节,并结合实验结果讨论了麦克纳姆轮机器人在复杂任务执行中的优势与挑战。

一、初始化设置

目标:完成硬件连接、参数配置及模式初始化,为后续任务做准备。

  1. 获取机器人组件句柄
    • gripperTarget:抓取器目标对象句柄(用于定位控制)。
    • vehicleReference:移动底盘(车辆)的参考句柄。
  2. 初始化机械臂关节和 IK 组
    • 配置机械臂各关节初始角度,加载逆运动学(IK)求解器参数,确保运动规划可行。
  3. 设置抓取器通信管道
    • 建立抓取器与控制系统的通信链路(如串口、TCP/IP),确保开合指令实时传输。
  4. 初始化配置参数
    • 速度 / 加速度:设置机械臂运动速度(如 200mm/s)、加速度(如 50mm/s²),避免冲击。
    • 安全阈值:定义力反馈保护阈值(如抓取力≤5N),防止过载损坏。

二、初始位置设置

目标:使机器人进入待命状态,准备执行抓取任务。

  1. 抓取器目标随车辆移动
    • 将抓取器坐标系与移动底盘绑定,确保两者同步移动(如底盘移动时,抓取器目标位置自动更新)。
  2. 切换到 FK 模式(正向运动学)
    • 通过给定关节角度直接计算末端位置,用于初始化机械臂姿态(如复位到安全高度)。
  3. 打开抓取器
    • 控制抓取器处于张开状态(如夹爪间距≥10cm),避免误触障碍物。

三、主任务流程

1. 抓取红色盒子 1

子步骤逻辑:定位→移动底盘→调整机械臂→抓取→提升。

  • 计算盒子位置和方向
    • 通过视觉传感器(如相机)识别红色盒子 1 的坐标(x,y,z)及姿态(绕 xyz 轴旋转角度)。
  • 移动车辆到位
    • 底盘沿规划路径移动至盒子正前方安全距离(如距离盒子 50cm)。
  • 调整机械臂到抓取位置
    • 使用 FK 模式控制机械臂末端移动至盒子上方 20cm 处,姿态与盒子顶面平行。
  • 切换到 IK 模式抓取
    • 启用逆运动学求解,控制机械臂末端沿垂直方向下降至抓取位置,闭合抓取器(力反馈确认抓取成功)。
  • 提升盒子
    • 机械臂提升盒子至安全高度(如离地面 30cm),避免移动时碰撞。
2. 放置红色盒子 1 到位置 3
  • 调用dropToPlace函数
    • 函数功能:规划机械臂路径至位置 3,释放盒子(需提前定义位置 3 的坐标及姿态)。
  • 设置相机角度
    • 调整视觉相机视角,确保位置 3 的放置过程可被实时监控(如相机倾斜 45° 对准目标区域)。
3. 抓取黄色盒子 1 并临时放置
  • pickupBoxFromPlace函数
    • 从指定位置(如传送带或货架)抓取黄色盒子 1,流程同 “抓取红色盒子”。
  • dropToPlatform函数
    • 将盒子临时放置在平台指定区域(如平台左上角),等待下一步操作。
4. 抓取黄色盒子 2 并放置到位置 2
  • 直接执行抓取→移动→放置流程,位置 2 需提前定义(如堆叠区域底层)。
5. 重新抓取黄色盒子 1 并放置到位置 2
  • 从临时放置平台抓取黄色盒子 1,堆叠到位置 2 的黄色盒子 2 上方(需注意堆叠稳定性,调整姿态使重心对齐)。
6. 抓取红色盒子 1 并堆叠到位置 2
  • 从位置 3 取回红色盒子 1,堆叠到黄色盒子堆叠体顶部,形成多层结构(需计算堆叠高度与机械臂可达范围)。
7. 处理绿色盒子(1-3)
  • 抓取并放置到平台不同位置
    • 依次抓取 3 个绿色盒子,分散放置在平台指定区域(如位置 A、B、C),避免集中堆放。
  • 调整堆叠位置
    • 对不稳定的绿色盒子堆叠进行微调(如使用机械臂轻推校正)。
8. 最终整理盒子堆叠
  • 遍历所有堆叠区域,检查垂直度与稳定性,对偏移的盒子进行复位(如通过力控轻轻推压)。
9. 返回初始位置并停止模拟
  • 机械臂切换至 FK 模式,返回初始化姿态(如关节角度全 0°);底盘移动回原点,关闭抓取器电源,结束任务。

四、关键技术点

  1. 多模式切换(FK/IK)
    • FK 用于粗定位与初始化,IK 用于精准抓取与避障。
  2. 视觉 - 运动闭环
    • 相机实时反馈盒子位置,修正机械臂路径(如动态补偿底盘移动误差)。
  3. 力控与安全机制
    • 抓取时通过力传感器判断是否成功,防止空抓或过载;运动中检测碰撞时紧急停止。
  4. 任务调度优化
    • 按 “先远后近”“先重后轻” 原则规划抓取顺序,减少无效移动距离。

五、可能的改进方向

  • 路径规划算法:引入 A * 或 Dijkstra 算法优化底盘移动路径,减少耗时。
  • 碰撞检测:在机械臂运动空间内建立虚拟边界,实时监测与障碍物距离。
  • 自动校准:任务开始前通过标定板对视觉系统进行校准,提高定位精度。

通过以上流程,机器人可有序完成多盒子抓取、搬运及堆叠任务,兼顾效率与稳定性。

以下是基于提供的Lua脚本绘制的流程图描述(由于无法直接生成图形,我将以文本形式描述流程图结构,您可以使用Draw.io、Lucidchart等工具绘制):

 

开始
├─ 初始化设置
│ ├─ 获取机器人组件句柄(gripperTarget, vehicleReference等)
│ ├─ 初始化机械臂关节和IK组
│ ├─ 设置抓取器通信管道
│ └─ 初始化配置参数(速度、加速度等)
├─ 初始位置设置
│ ├─ 设置抓取器目标随车辆移动
│ ├─ 切换到FK模式
│ └─ 打开抓取器
├─ 主任务流程
│ ├─ 抓取红色盒子1
│ │ ├─ 计算盒子位置和方向
│ │ ├─ 移动车辆到位
│ │ ├─ 调整机械臂到抓取位置
│ │ ├─ 切换到IK模式抓取
│ │ └─ 提升盒子
│ │
│ ├─ 放置红色盒子1到位置3
│ │ ├─ 调用dropToPlace函数
│ │ └─ 设置相机角度
│ │
│ ├─ 抓取黄色盒子1并临时放置
│ │ ├─ pickupBoxFromPlace
│ │ └─ dropToPlatform
│ │
│ ├─ 抓取黄色盒子2并放置到位置2
│ │
│ ├─ 重新抓取黄色盒子1并放置到位置2
│ │
│ ├─ 抓取红色盒子1并堆叠到位置2
│ │
│ ├─ 处理绿色盒子(1-3)
│ │ ├─ 抓取并放置到平台不同位置
│ │ └─ 调整堆叠位置
│ │
│ ├─ 最终整理盒子堆叠
│ │
│ └─ 返回初始位置并停止模拟
└─ 结束

关键函数调用关系:

  1. pickupBoxFromPlace() → getBoxAdjustedMatrixAndFacingAngle() → setIkMode()/setFkMode()
  2. dropToPlace() → getBoxAdjustedMatrixAndFacingAngle() → IK/FK模式切换
  3. waitToReachVehicleTargetPositionAndOrientation() 在多个步骤中用于等待定位完成

流程特点:

  • 交替使用FK(前向运动学)和IK(逆向运动学)模式
  • 包含多个盒子的抓取-放置-重新定位循环
  • 有平台临时存放和最终堆叠操作
  • 包含相机视角调整
  • 最后有机械臂收回到初始位置的过程

您可以使用以下工具绘制正式流程图:

  1. Draw.io (免费)
  2. Lucidchart
  3. Microsoft Visio
  4. yEd Graph Editor

每个主要步骤可以用一个矩形框表示,判断/等待用菱形,函数调用用平行四边形,箭头表示流程方向。


思考题

可以思考解决途径,不要求完成,不思考也可以。

这个是完全选做的。

2024年4月公开案例,测试从2017到2025

手机遥控蓝桥云课CoppeliaSim仿真中的各类地面移动机器人

蓝桥云课v-rep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zhangrelay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