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9等差数列划分
( 题目来源:https://leetcode-cn.com/problems/arithmetic-slices/ )
题目描述
如果一个数列至少有三个元素,并且任意两个相邻元素之差相同,则称该数列为等差数列。
例如,以下数列为等差数列:
1, 3, 5, 7, 9
7, 7, 7, 7
3, -1, -5, -9
以下数列不是等差数列。
1, 1, 2, 5, 7
数组 A 包含 N 个数,且索引从 0 开始。该数组子序列将划分为整数序列 (P0, P1, …, Pk),满足 0 ≤ P0 < P1 < … < Pk < N。
如果序列 A[P0],A[P1],…,A[Pk-1],A[Pk] 是等差的,那么数组 A 的子序列 (P0,P1,…,PK) 称为等差序列。值得注意的是,这意味着 k ≥ 2。
函数要返回数组 A 中所有等差子序列的个数。
输入包含 N 个整数。每个整数都在 −231-2^{31}−231 和 231−12^{31}-1231−1 之间,另外 0 ≤ N ≤ 1000。保证输出小于231−12^{31}-1231−1。
思路: 动态规划
- 定义状态:dp[d][i]:以第i个元素结尾的公差为d的等差子序列个数。
- 必须还要有数组记录等差子序列的长度(因为长度为3以上才可计数)。
- 由于d可能很大,所以不可以直接开一个长度为的数组。可用一个HashMap<Integer,Integer>其中第1个Integer是公差d,第2个是个数。
- 如果不另外开一个数组存储长度,那么只能采取“只将长度符合的子序列加入容器”的方法解决2.
所以,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开辟一个HashMap容器数组:HashMap<Integer, Integer>[] map = new HashMap[n];
代码
public int numberOfArithmeticSlices(int[] nums) {
int res = 0;
int n = nums.length;
//map[i]<k,v>: 第i个元素结尾,公差为k长度>=2的等差数列有v个(已计数)
HashMap<Integer, Integer>[] map = new HashMap[n];
for(int i = 1; i < n; i++) {
map[i] = new HashMap<Integer, Integer>();
long cur = nums[i];
for(int j = 0; j < i; j++) {
long d = cur-nums[j];
if(d < Integer.MIN_VALUE || d > Integer.MAX_VALUE) continue;
int k = (int) d;
int cnt = map[j].getOrDefault(k, 0);
int origin = map[i].getOrDefault(k, 0);
map[i].put(k, cnt + origin +1);
res += cnt;
}
}
return res;
}
分析
- int cnt = map[j].getOrDefault(k, 0);
表示以第j个元素结尾的数组(包括长度为2)个数。 - res += cnt;
由于状态map[i]是以第i个元素结尾的状态(但是是已计过数的),所以这里我们直接通过第j个元素推算出其加上第i个元素的序列个数。加到res中去。 - int origin = map[i].getOrDefault(k, 0);
如果在遍历过程中已遇到和第j个元素相等的元素,那么已第i个元素结尾的子序列个数是需要再纳入考虑范围的。 - map[i].put(k, cnt + origin +1);
(1)这里为更新状态i,和计数无关,计数部分在4.中,已由状态j推出需要加上的个数。
(2)cnt: 由第j个元素结尾的序列,如果加上第i个元素,就是第i个元素结尾的序列个数。
(3)Origin: 原来就有的个数
(4)+1:是指加上了序列{nums[j], nums[i]},由于我们定义的状态是已经计过数的,所以这里的长度为2的1个序列不会直接加到res中去,等到下一次遍历再到其末尾加上一个数字,变成长度为3的序列才会计数。即通过1.2.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