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9)
- 收藏
- 关注
原创 OSPF多域实验
摘要:本实验基于eNSP平台完成OSPF多域配置,通过划分Area0(骨干)、Area1和Area2,在AR1-AR4路由器上配置相应接口IP和OSPF路由,实现跨区域通信。实验验证了PC1(172.16.1.0/24)与PC2(172.16.2.0/24)的互通性,并确认各路由器路由表同步。核心结论表明:OSPF多域需以Area0为中心,ABR(AR1/AR2)负责区域间路由传递,通过正确配置Area ID和network命令实现动态路由分发,最终构建高效无环路的分层网络架构。
2025-07-23 10:30:58
669
原创 单域OSPF实验
本实验基于eNSP1.3.00.100的OSPF实验,成功验证了OSPF协议在小型网络中的可行性,达到了PC1与PC2互通的目标。端到端连通性:PC1(192.168.1.0/24)和PC2(192.168.4.0/24)实现了跨网络互通。验证PC1(192.168.1.0/24)与PC2(192.168.4.0/24)的端到端连通性。路径选择:数据包通过AR1→AR2→AR3的最优路径进行传输(每跳cost=1,总cost=3)OSPF邻居关系建立:所有路由器在Area 0中形成了Full邻接关系。
2025-07-18 14:34:54
887
原创 RIP基础实验
替代协议选择:在实际项目中,对于中大型网络或对性能要求高的场景,应选择如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基于链路状态,收敛快、度量值丰富)、BGP(边界网关协议,用于 AS 间,支持大规模网络和复杂策略)等协议替代 RIP。本实验基于eNSP1.3.00.100成功验证了 RIP 协议在小型网络中的基本路由功能(路由学习、数据转发、简单拓扑适应),但也清晰展现了其在性能(收敛速度、度量值)、规模、可靠性(环路风险)方面的局限性。
2025-07-17 08:48:59
301
原创 动态NAT实验
3.本实验基于eNSP1.3.00.100,搭建动态NAT实验,验证内网主机共享公网地址池、IP动态分配。1.理解动态NAT的工作原理通过公网地址池动态分配IP给内网主机(一对一临时映射)。动态NAT通过公网地址池为内网主机动态分配临时IP,实现多主机共享少量公网IP;配置关键步骤:接口IP→ACL匹配→地址池创建→关联NAT规则→应用到外网接口;2.掌握路由器上动态NAT的配置流程(接口IP、ACL、地址池、NAT关联)。内网网关(NAT设备)内网主机(需NAT)内网主机(需NAT)
2025-07-14 09:10:11
935
原创 静态NAT实验
3.本实验基于eNSP1.3.00.100,搭建静态NAT实验,验证NAT对内外网通信的影响,在未配置静态NAT时,PC1是否可以去往外网,配置静态IP,PC1是否可以去往外网,外网是否可以去往IP。静态NAT适用于需要固定公网IP的场景,但公网IP资源消耗大,不推荐使用。配置关键步骤:接口IP-->静态映射-->外网接口应用NAT;静态NAT实现内网私有IP与公网公网IP的一对一固定映射;GE0/0/1(外网口)GE0/0/1(外网口)内网网关(NAT设备)内网主机(需NAT)内网主机(未NAT)
2025-07-12 08:45:14
515
原创 高级ACL访问控制实验
高级的ACL的作用:相较于仅能基于源IP地址过滤的基本ACL(2000-2999),高级的优势在于多条件组合过滤,精确控制特定服务的访问权限,过滤特定协议的流量,防止未授权的远程登录,防止网络攻击,配合Qos保障关键业务流量的性能。高级ACL是网络安全和流量控制管理的核心工具之一,通过多维度条件组合,实现对流量的精确控制,满足复杂网络环境下的安全和管理需求。本实验基于eNSP1.3.00.100的高级ACL访问控制实验,通过AR1的高级ACL(3000)实现了不同的访问控制需求。
2025-07-11 08:39:48
1103
原创 简单ACL访问控制实验
本实验基于eNSP1.3.00.100的ACL访问控制实验,通过AR1的基本ACL(2000)实现了不同的访问控制需求。ACL的应用原则:过滤网段流量时,应将ACL应用在边界设备的出口方向(如AR1的公网出口);基本的ACL的作用:仅能基于源IP地址过滤流量,适合控制“谁能访问某网段”;内网网关(PC1/PC2的默认网关)公网路由器(模仿Internet)内网出口路由器(控制公网访问)内网终端(需测试公网访问)内网终端(需测试公网访问)GE0/0/1(公网口)GE0/0/0(内网口)二层转发(不做配置)
2025-07-10 16:30:36
771
原创 ensp静态IP实验
本实验通过静态IP配置与静态路由的验证,明确了固定网络环境中静态IP的应用场景(如企业内网,数据中心)及配置要点。实验结果表明:正确的静态IP配置与路由设计是实现网络稳定连通的基础,适用于对地址稳定性要求高的场景,但需权衡其维护成本与灵活性。3.验证静态IP地址配置在固定网络设备中的有效性,以及静态路由在跨网段通信中的转发作用,明确静态IP网络的关键配置要点。g0/0/1-->连接AR2。g0/0/1-->连接AR1。1.#PC1到PC2的路径。Eth0/0/0直连。Eth0/0/0直连。
2025-07-09 22:35:09
455
原创 VRRP基础实验
本次实验在基于eNSP 1.3.00.100的VRRP实验环境成功搭建,配置了主三层交换机core1和备份三层交换机core2,实现了VRRP的功能。当主三层交换机出现故障时,备份三层交换机能够自动接管成为主三层交换机,保证网络的连续性。#在 Router 上执行dis ip routing-table。2.# 在Core2 上检查状态 dis vrrp。2.#在Core2上执行 dis vrrp。1.#在Core1上执行dis vrrp。#在Core1上关闭VRRP接口。
2025-07-08 19:12:03
712
1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