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重现(科技版)
👋重复劳动,事无巨细从0开始
每次针对一个全新的场景开发AI Agent应用时,都需要针对不同的功能需求实现许多“工具”,就像每个开发者都在自己锻造一套轮子,从提示词格式到函数调用,一个都不能少,工作量大且枯燥。明明想专注在AI的独特功能上,写着写着却发现怎么又是在折腾同样的上下文管理和工具对接的代码!
👋开源社区好轮子难整合
开源社区其实不缺“好轮子”——各种记忆库、中间件、工具插件层出不穷,但缺乏统一标准来整合。例如,有人实现了很棒的浏览器插件或数据库查询工具,但你接入自己项目时却发现,接口格式对不上、调用方法各异......东拼西凑像玩积木还找不到说明书。每接入一个新工具都要适配磨合,好比智能手机普及之前,不同设备各自用不同充电器接口,开发者疲于寻找对应的“转接头”。
👋对话上下文管理棘手
让AI持续“记住”上下文并保持状态一致,是一件头疼的事。对话一长,如何不混淆角色、不遗漏关键信息?如果多个Agent需要共享知识,又怎么方便地复用上下文?缺乏规范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对话状态混乱,不是这边忘记了就是那边重复了,调试起来像“大海捞针”。
难怪很多程序员戏称自己每天忙得像个铁匠
辛辛苦苦打磨轮子
却没有功夫造车
(一把辛酸泪,全是加班累...)
说到这,你可能会问
“难道就没办法彻底摆脱这些基础且重复的工作吗? ”
有办法!
好消息 好消息
MCP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痛点而来!
1.什么是MCP?
MCP的定义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模型上下文协议)是由Anthropic公司于2024年11月推出的一种开放标准协议,旨在让大语言模型能够“无缝连接”外部工具和数据源。
简单来说,MCP就是为了解决开头那些痛点而生的“标准化利器”。小编提供一个更形象的比喻:MCP 相当于 AI 应用的“USB-C接口”。
正如USB-C统一了不同品牌电子设备的充电和数据接口一样,MCP则标准化了AI与外部世界交互的方式,使得模型能够以标准化的形式高效调用数据库、工具和网络搜索等多种资源,从而实现模型与外部系统的高效联动。
换句话说,过去每接入一个新工具就头大的“接口不统一”问题,有了MCP后就像使用统一接口的外设一样,插上就能用。这样一来,无需二次开发,多种数据库、Web API、文件系统、GitHub…海量而强大的功能统统都可以通过这一个协议轻松接入。

MCP,Agent应用的扩展坞
举个🌰
以前,你想让AI Agent查天气、读PDF、执行Python代码,可能需要针对每个功能写一堆集成代码,其中包含工具的描述、入参等等,并封装成“工具(Tool)”给到模型;而有了MCP,你只需要把符合需求的MCP服务器接上,模型就会自动知道有什么工具可用、该如何调用,并且输入输出格式也是统一好的。

使用MCP,强大工具轻松接入
整个过程就像给笔记本电脑插上扩展坞~瞬间,额外冒出HDMI、SD卡、网线等接口等繁琐的对接细节由协议帮你搞定,从此开发者无需关心那些杂七杂八的转换过程。你说,MCP的出现是不是大幅提升了AI Agent应用开发的效率?
MCP的技术架构
从技术架构上看,MCP遵循的是典型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它把AI应用的内部逻辑和外部扩展功能解耦为三个核心模块:

MCP架构图
-Host(主机)
指运行AI应用(类似支持A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67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