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野人[exgcd]

Description
克里特岛以野人群居而著称。岛上有排列成环行的M个山洞。这些山洞顺时针编号为1,2,…,M。岛上住着N个野人,一开始依次住在山洞C1,C2,…,CN中,以后每年,第i个野人会沿顺时针向前走Pi个洞住下来。每个野人i有一个寿命值Li,即生存的年数。下面四幅图描述了一个有6个山洞,住有三个野人的岛上前四年的情况。三个野人初始的洞穴编号依次为1,2,3;

每年要走过的洞穴数依次为3,7,2;寿命值依次为4,3,1。 这里写图片描述

奇怪的是,虽然野人有很多,但没有任何两个野人在有生之年处在同一个山洞中,使得小岛一直保持和平与宁静,这让科学家们很是惊奇。他们想知道,至少有多少个山洞,才能维持岛上的和平呢?

Input
输入文件的第1行为一个整数N(1<=N<=15),即野人的数目。第2行到第N+1每行为三个整数Ci, Pi, Li (1<=Ci,Pi<=100, 0<=Li<=10^6 ),表示每个野人所住的初始洞穴编号,每年走过的洞穴数及寿命值。

Output
输出文件仅包含一个数M,即最少可能的山洞数。输入数据保证有解,且M不大于10^6。

Sample Input
3
1 3 4
2 7 3
3 2 1

Sample Output
6

Data Constraint

Hint
该样例对应于题目描述中的例子。
.
.
.
.
.
.

分析

我们并不知道ans是多少,也就是说我们不知道同余方程后边的mod是多少
所以我们要枚举一个mod数,这个mod数就是ans
一共有n个野人,所以一共有 n*(n-1)/2 个 同余方程
同余方程:c_i + a * p_i = c_j + a * p_j (mod ans)
x * (p_i - p_j) + y * ans = c_j - c_i
不满足条件就是 (c_j - c_i) % gcd(p_i-p_j,ans) ==0 且最小的非负整数解x<=min(l_i,L_j)
同余方程有解,两人会在有生之年遇到
.
.
.
.
.

程序: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g,n,c[20],p[20],l[20],ans;

void exgcd(int a,int b,int &x,int &y)
{
    if (!b)
    {
        x=1;
        y=0;
        g=a;
        return;
    }
    exgcd(b,a%b,y,x);
    y=y-a/b*x;
}

int main()
{
    bool flag;
    cin>>n;
    for (int i=1;i<=n;i++)
    {
        cin>>c[i]>>p[i]>>l[i];
        ans=max(ans,c[i]);
    }
    for (int p1,c1,x,y,mod;;ans++)
    {
        flag=0;
        for (int i=1;i<n;i++)
        {
            for (int j=i+1;j<=n;j++)
            {
                p1=p[i]-p[j];
                c1=c[j]-c[i];
                if (p1<0)
                {
                    p1=-p1;
                    c1=-c1;
                }
                exgcd(p1,ans,x,y);
                if (c1%g==0)
                {
                    mod=ans/g;
                    if ((x*(c1/g)%mod+mod)%mod<=min(l[i],l[j]))
                    {
                        flag=1;
                        break;
                    }
                }
            }
            if (flag==true) break;
        }
        if (!flag)
        {
            cout<<ans;
            return 0;
        }
    }
}
### 关于蓝桥杯“荒岛探测”的解题思路与算法实现 #### 题目背景 蓝桥杯竞赛中的“荒岛探测”问题通常涉及地图遍历、路径规划以及资源分配等内容。这类题目往往考察选手对图论基础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广度优先搜索(BFS)、深度优先搜索(DFS)等经典算法的应用。 #### 解题思路概述 针对此类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高效地模拟探险过程并计算最优策略。以下是具体的解决方向: 1. **数据建模** 使用二维数组表示岛屿的地图布局[^1]。例如,“.”代表可通行区域,“X”代表障碍物或者不可达位置。“S”标记起始点,“T”则为目标终点。 2. **状态转移设计** 借助队列完成层次化探索操作,在每一步扩展当前节点的同时记录已访问过的坐标以防重复处理。此部分逻辑可通过标准 BFS 实现[^3]。 3. **边界条件判断** 对输入参数做严格校验,比如确认起点是否存在合法通路到达目的地;另外还需注意时间复杂度控制以免超时错误发生。 4. **优化技巧应用** 如果单纯依靠暴力枚举难以满足性能需求的话,则考虑引入启发式函数辅助决策制定,从而加速收敛速度。A* 算法便是基于代价估算改进版 DFS/BFS 的一种有效手段[^5]。 下面是采用 Python 编写的伪代码框架供参考: ```python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que def bfs_island(grid, start_x, start_y): directions = [(0,-1),(0,1),(-1,0),(1,0)] # 上下左右四个移动方向 queue = deque() visited = set() queue.append((start_x, start_y)) visited.add((start_x, start_y)) step_count = 0 while queue: current_level_size = len(queue) for _ in range(current_level_size): cx, cy = queue.popleft() if grid[cx][cy] == 'T': # 判断是否达到目标 return step_count for dx, dy in directions: nx, ny = cx + dx, cy + dy if (nx >=0 and nx <len(grid)) \ and (ny>=0 and ny<len(grid[0]))\ and ((nx,ny) not in visited)\ and (grid[nx][ny]!='X'): queue.append((nx, ny)) visited.add((nx, ny)) step_count +=1 return -1 # 若无解返回负一 ``` 上述脚本展示了基本的 BFS 方法来求解最短路径长度问题[^4]。实际比赛中还需要根据具体场景调整细节设置。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