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高教社杯数学建模国赛C题成品论文
一、问题一模型建立与求解
1.1模型建立
(1)决策变量设计
表示一个26×15×8的矩阵,其中26是平旱地梯田和山坡地的总数,15是在这几类土地上可以种植的农作物数量,8则表示从2023到2030这8年时间。上述决策变量可以反映平旱地、梯田和山坡地在这8年时间里的种植情况。
表示水浇地在8年时间里第一季的种植情况,19种农作物种包含了水稻,且其排在第一位。
表示水浇地在8年时间里第二季的种植情况,仅包含三种农作物。
分别表示普通大棚在8年时间里第一季和第二季的种植情况。
别表示智慧大棚在8年时间里第一季和第二季的种植情况。
(2)约束变量设计
本题的约束条件主要有一般的边界条件以及题目给出的下述约束,逐个建立数学表达式即可:
1. 平旱地、梯田和山坡地每年适宜单季种植粮食类作物(水稻除外)。由于设置了变量,可以保证平旱地、梯田和山坡仅单季种植粮食类作物。
2. 水浇地每年可以单季种植水稻或两季种植蔬菜作物。针对这一条件,首先引入中间0-1变量,然后进行如下表达:
上述公式可以保证当中存在某数字大于0,则bb全为0。其物理意义即种植水稻后不再种植其他植物。
3. 若在某块水浇地种植两季蔬菜,第一季可种植多种蔬菜(大白菜、白萝卜和红萝卜除外+);第二季只能种植大白菜、白萝卜和红萝卜中的一种(便于管理)。变量b和bb可以满足上述要求。
4. 根据季节性要求,大白菜、白萝卜和红萝卜只能在水浇地的第二季种植。变量b和bb可以满足上述要求。
5. 普通大棚每年种植两季作物,第一季可种植多种蔬菜(大白菜、白萝卜和红萝卜除外),第二季只能种植食用菌。变量c和cc可以满足上述要求。
6. 因食用菌类适应在较低且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中生长,所以只能在秋冬季的普通大棚里种植。变量c和cc可以满足上述要求.
7. 智慧大棚每年都可种植两季蔬菜(大白菜、白萝卜和红萝卜除外)。变量d和dd可以满足上述要求。
8. 普通大棚适宜每年种植一季蔬菜和一季食用菌,智慧大棚适宜每年种植两季蔬菜。变量c,cc,d,dd可以满足上述要求.
9. 同一地块(含大棚) 每季可以合种不同的作物。详见附件 1。
10. 种植方案应考虑到方便耕种作业和田间管理, 譬如: 每种作物每季的种植地不能太分散, 每种作物在单个地块(含大棚) 种植的面积不宜太小。
注意,由附件1中可以得到,一般一块田地不会种植超过两种植物,且由于要求作物不能连续种植以及三年要种植一次豆类。因此在同意土地上种植多种植物极其不方便管理且容易导致减产。因此本模型假设一般田地均只种植同类型植物。在此基础上,引入下面中间0-1变量:
并设置如下约束:
即可以保证每块土地在某一时间段内仅种植一种植物。如果想种植多种,仅需将公式中的1修改为其他整数。
11. 每种作物在同一地块(含大棚)都不能连续重茬种植,否则会减产。
上式可保证连续两年内同一块土地不会种植相同的植物。
12. 所有土地三年内至少种植一次豆类作物。
在此,首先假设种植的豆类植物应当占据该土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则有如下约束
其中ABCD分别表示四种土地的最大种植面积,A包含了平旱地梯田和山坡地三种土地。
13. 最后,是种植面积的基本上下界,假设至少种植0.1亩地,则有如下约束:
分别表示了各种植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土地的种植上下界约束。
(3)目标函数设计
首先,引入下图9个常量
分别表示平旱地、梯田、山坡地、水浇地第一季、水浇地第二季、普通大棚第一季、普通大棚第二季、智慧大棚第一季、智慧大棚第二季的亩产量。
上述常量则表示平旱地、梯田、山坡地、水浇地第一季、水浇地第二季、普通大棚第一季、普通大棚第二季、智慧大棚第一季、智慧大棚第二季的种植成本。
上述则表示平旱地、梯田、山坡地、水浇地第一季、水浇地第二季、普通大棚第一季、普通大棚第二季、智慧大棚第一季、智慧大棚第二季的销售单价。注意,本文中的销售单价均取平均值。
接着,计算模型的整体产量为。目标函数1为:
其中为单季各作物产量,
为第一季产量,
为第二季产量。目标函数2为:
同理,单季、第一季和第二季的成本可按照如上计算。
由于附件未直接提供预期销售量,因此以2023年产量作为预期销售量,并分别标记为
将单季、第一季、第二季的价格标记为
引入中间变量,使其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