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的发现这道题是可以用不同的贪心策略来解的。
1、按结束时间从大到小枚举
这是考场思路。我们知道时间越向后,可选择的任务就越少。在可选范围内选需要时间更少的,这样剩给前面的时间更多
当前推到其他任务的结束时间时,表示有了新的可选任务。这时我们当前做的任务就不一定是最优(需要时间最少)的了,但在后一段时间内它确实是最优目标,所以我们已经实实在在的做了它一段时间,怎么办呢?
处理方法是将任务需要时间 -= 已经做了的时间,重新丢进小根堆中和新加入的任务比较,选择需要时间更少的
2、按结束时间从小到大枚举
正解思路,也更直观,用到了和挂缀差不多的替换思想
选剩余时间更少的。但这样不一定最优,有可能出现一个任务时间太长以至于无法选择其他任务的情况。
用大根堆维护已选择的任务,当当前任务剩余时间不足时,替换掉已选择的一个需要时间大于他的任务,保证剩给之后的任务时间更多
第一种解法用到了小根堆,第二种用到了大根堆
分别维护可选任务和已选任务。
时间顺序相反
两种解法有微妙的对称性
考场代码之前放过了,这里贴之后的思路2代码: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dio>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queu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 = 2000000 + 50;
struct zt{
int need,r;
}l[MAXN << 1];
int n;
bool cmp(zt a,zt b){
return a.r==b.r? a.need<b.need :a.r<b.r;
//return a.r < b.r;
}
bool operator < (zt a,zt b){
return a.need < b.need;
}
priority_queue <zt> q;
int now,ans,p = 1;
int main(){
scanf("%d",&n);
for(int i = 1;i <= n;i ++){
scanf("%d%d",&l[i].need,&l[i].r);
}
sort(l + 1,l + n + 1,cmp);
for(int p = 1;p <= n;p ++){
if(now + l[p].need <= l[p].r){
now += l[p].need;
q.push(l[p]);
ans ++;
}
else if(!q.empty()){
zt u = q.top();
if(u.need > l[p].need){
q.pop();
now -= u.need;
now += l[p].need;
q.push(l[p]);
}
}
}
printf("%d",ans);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