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a初识之再论函数闭包
在 Lua 中函数是一种第一类型值(First-Class Value),函数可以存储在变量或 table 中,可以作为
函数参数,可以作为返回值,可以在运行期间被创建
在 Lua 中函数与其他的值一样都是匿名的,即他们没有名称,当讨论一个函数时(例如 print),实质是在讨论一个持有某个函数的变量,如下
function test(x)
return x * x
end
等价于
test = function(x)
return x * x
end
词法定界:当一个函数内嵌套另一个函数的时候,内函数可以访问外部函数的局部变量,这种特征叫做词法定界
function test()
local i = 0
return function()
i = i + 1
return i
end
end
如上,匿名函数作为返回值,内部匿名函数可以访问外部函数中的 i
i 也叫作外部局部变量,就是 lua 中的 upvalue
匿名函数使用 upvalue i 保存他的计数,当我们调用匿名函数的时候
i 已经超出了作用范围,因为创建 i 的函数 test() 已经返回了,然而
Lua用闭包的思想正确处理了这种情况
闭包:通过调用含有一个内部函数,加上该外部函数持有的外部局部变量(upvalue)的外部函数
产生一个实例函数
闭包组成:外部函数 + 外部函数创建的 upvalue + 内部函数(闭包函数)
上面的例子中:角色划分
test() -> 外部函数
i -> 外部函数创建的外部局部变量(upvalue)
function() -> 内部函数
c1 = test()
c2 = test()
c1、c2 一个闭包的两个不同的实例,且 c1、c2 闭包中的 upvalue 各自独立每调用一次 test() 就会产生一个新的闭包
print(c1()) --> 1 此时 i = 1 每次调用都会记录上一次调用后的值
print(c1()) --> 2 此时 i = 2
print(c1()) --> 3 此时 i = 3
-- 因为 c1、c2 给独立,所以 此时 c2 访问的 i 依然为 0
print(c2()) --> 1 此时 i = 1
print(c2()) --> 2 此时 i = 2
print(c2()) --> 3 此时 i = 3
function newCounter(n)
print("n = " .. n)
-- newCounter()函数返回值为匿名函数 function()
return function(b)
return b * b
end
end
-- newCounter()的返回值是匿名函数 function()
c1 = newCounter(2) -- n = 2 --调用newCouter(n)函数
c2 = newCounter(6) -- n = 6 --调用newCouter(n)函数
print(c1(5)) -- 25 --调用的其实是 function(b)
print(c2(6)) -- 36 --调用的其实是 functio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