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建模时长两年半的菜狗 ,初涉建模赛事时,我发现众多经验贴将美赛分工划定为建模手、编程手、论文手,亲身实践后才惊觉,这真是虚假的美赛分工,且听我一一道来(文中情形80%来自本人亲身经历,也算是一个经验贴了)。
一、虚假的美赛分工
建模手只负责建模,编程手只负责编程,论文手只负责写作。在那看似清晰的分工模式下,实则暗藏诸多问题。建模手一门心思扑在构建模型上,以为大功告成后就可高枕无忧;编程手则守着电脑敲代码,两耳不闻窗外事;论文手更是独自对着空白文档抓耳挠腮,只为拼凑出一篇完整论文。
二、虚假分工情景再现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 “骨感”。
情景再现一之建模手与论文手的渊源
建模手好不容易搭建好精妙复杂的模型,兴致勃勃地去找编程手实现,却换来一句冷冰冰的 “这实现不了”,瞬间让双方陷入僵局,前期建模的心血仿佛付诸东流。
情景再现二之建模手与论文手的渊源
建模手同样满心欢喜地与论文手交接,滔滔不绝地讲述模型的来龙去脉,满心期待能转化为精彩的论文内容,结果论文手交上来的成品却让人哭笑不得,完全偏离了建模本意,尴尬再度升级。(梅开二度)
情景再现三之独自奋战的论文手
当建模手和编程手相继完成各自任务,潇洒地去休息时,论文手却只能在深夜孤军奋战,向队友求助,得到的回应不是 “我不会写” 就是 “这不归我管”,论文手的苦涩又有谁懂,尴尬三连击。(梅开三度)
三、高效的美赛分工
一支强队,离不开合理分工与协作。首先,队长堪称团队的 “定海神针”,必须对建模、编程、论文写作均有一定造诣,在比赛进程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调配资源。
队员 1 应该会建模,编程,可视化;队员2应该会建模,写作,图形美化。
实战中,拿到赛题别慌乱。三人先快速浏览所有题目,简单剖析各题方向,查阅文献,挖掘灵感。一定要热烈讨论,我坚信,思维的火花永远是碰撞出来的,绝不是一言堂。讨论时,务必保证全员吃透模型精髓。
紧接着,论文手着手搭建论文框架,其余两人携手寻找适配代码。若编程难度不大,一人足以应对,另一人便可驰援论文写作,同步开启对第二问的探索。后续依旧如此循环往复,各个击破。
三人合理分摊任务,而后汇总至一人处统一排版,另外两人帮忙绘图润色,携手打造完美作品。
如此这般,何须熬夜通宵,提前完成,美美睡觉
祝愿各位参赛选手都能赛出佳绩,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