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聚会 || 类似双指针法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安排团队会议时间的算法,旨在解决团队成员时间冲突的问题。算法通过收集每位成员的任务时间表,利用滑动窗口策略寻找至少两名成员可同时参加的会议时间段,确保会议时间长度不少于一小时。代码实现部分详细展示了数据结构定义、时间点比较、合法时间片段判断等关键步骤。

题目
TA团队每周都会有很多任务,有的可以单独完成,有的则需要所有人聚到一起,开过会之后才能去做。但TA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事情,找到所有人都有空的时间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给出每位助教的各项事情的时间表,你的任务是找出所有可以用来开会的时间段。

输入格式
第一行一个数T(T≤100),表示数据组数。

对于每组数据,第一行一个数m(2 ≤ m ≤ 20),表示TA的数量。

对于每位TA,首先是一个数n(0≤ n≤100),表示该TA的任务数。接下来n行,表示各个任务的信息,格式如下

YYYY MM DD hh mm ss YYYY MM DD hh mm ss “some string here”

每一行描述的信息为:开始时间的年、月、日、时、分、秒;结束时间的年、月、日、时、分、秒,以及一些字符串,描述任务的信息。

数据约定:

所有的数据信息均为固定位数,位数不足的在在前面补前导0,数据之间由空格隔开。

描述信息的字符串中间可能包含空格,且总长度不超过100。

所有的日期时间均在1800年1月1日00:00:00到2200年1月1日00:00:00之间。

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假定所有的月份(甚至2月)均是30天的,数据保证不含有不合法的日期。

注意每件事务的结束时间点也即是该成员可以开始参与开会的时间点。

输出格式
对于每一组数据,首先输出一行"Scenario #i:",i即表明是第i组数据。

接下来对于所有可以用来开会的时间段,每一个时间段输出一行。

需要满足如下规则:

在该时间段的任何时间点,都应该有至少两人在场。
在该时间段的任何时间点,至多有一位成员缺席。
该时间段的时间长度至少应该1h。
所有的成员都乐意一天24h进行工作。

举个例子,假如现在TA团队有3位成员,TT、zjm、hrz。

那么这样的时间段是合法的:会议开始之初只有TT和zjm,后来hrz加入了,hrz加入之后TT离开了,此后直到会议结束,hrz和zjm一直在场。

要求:

输出满足条件的所有的时间段,尽管某一段可能有400年那么长。
时间点的格式为MM/DD/YYYY hh:mm:ss。
时间段的输出格式为"appointment possible from T0 to T1",其中T0和T1均应满足时间点的格式。
严格按照格式进行匹配,如果长度不够则在前面补前导0。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输出各个时间段。
如果没有合适的时间段,输出一行"no appointment possible"。
每组数据末尾须打印额外的一行空行。

样例
Simple Input
2
3
3
2020 06 28 15 00 00 2020 06 28 18 00 00 TT study
2020 06 29 10 00 00 2020 06 29 15 00 00 TT solving problems
2020 11 15 15 00 00 2020 11 17 23 00 00 TT play with his magic cat
4
2020 06 25 13 30 00 2020 06 25 15 30 00 hrz play
2020 06 26 13 30 00 2020 06 26 15 30 00 hrz study
2020 06 29 13 00 00 2020 06 29 15 00 00 hrz debug
2020 06 30 13 00 00 2020 06 30 15 00 00 hrz play
1
2020 06 01 00 00 00 2020 06 29 18 00 00 zjm study
2
1
1800 01 01 00 00 00 2200 01 01 00 00 00 sleep
0

Simple Output
Scenario #1:
appointment possible from 01/01/1800 00:00:00 to 06/25/2020 13:30:00
appointment possible from 06/25/2020 15:30:00 to 06/26/2020 13:30:00
appointment possible from 06/26/2020 15:30:00 to 06/28/2020 15:00:00
appointment possible from 06/28/2020 18:00:00 to 06/29/2020 10:00:00
appointment possible from 06/29/2020 15:00:00 to 01/01/2200 00:00:00

Scenario #2:
no appointment possible

解题思路

1.用一个结构体REM,储存一个时间点,包括年月日,并按题意重载一些比较符号

2.用REM数组 s[][] 存起点,第一维是TA,第二维是TA对应的任务;
例如 s[0][2]----0个TA的第2个任务

3.同理有e[][]存终点。

4.TA_work[]存的对应TA的总work数

5.REM StartTime,endTime对应于18002200两个最边的点

6.t[]是装所有的时间点

7.思路是滑动窗口。判断每一个时间点t[i]
选择出合法的片段

8.judge()判断该点是否合法,就是是否满足要求的TA>=2,且最多只有一个TA缺席,还要时间达到1h以上

9.详情看代码

代码实现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ring>
#include<cstdlib>
#include<string>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cstdio>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n; //m-TA数量  n-TA任务数 

void ini();  //初始化
char c[1006]; //每行最后那段字符串是没用的,用这个来吸收掉
struct REM{
	int time[6]; //时间 -年月日时分秒 

	bool operator<(const REM &r) const{
		if(time[0]!=r.time[0]) return time[0]<r.time[0];
		if(time[1]!=r.time[1]) return time[1]<r.time[1];
		if(time[2]!=r.time[2]) return time[2]<r.time[2];
		if(time[3]!=r.time[3]) return time[3]<r.time[3];
		if(time[4]!=r.time[4]) return time[4]<r.time[4];
		if(time[5]!=r.time[5]) return time[5]<r.time[5];
		else return 0;
	}	
	
	bool operator<=(const REM &r) const { return !(r<*this);}
	
};
REM s[25][105],e[25][105],t[4500];  //s--记录开始的TA和任务的时间  e--记录结束  t--记录全部点
int ti;          //t[]的索引
int TA_work[25]; //记录每一个TA的任务数 -->judge使用 
int TA_free;     //记录该段时间内有空的TA的数量 
REM startTime,endTime;   //总起止时间 

bool judge(int pos)  //检查该点是否符合要求 
{
	TA_free=0;      

	for(int i=0;i<m;i++)  //所有TA
	{
		if(TA_work[i]==0)  {  TA_free++;continue;  }   //如果 TA[i]没有任务
		//因为题目中提到:按时间顺序输入,所以第一个工作的时间就是最早的
		 if(t[pos] < s[i][0])   {  TA_free++;continue;  }  //如果TA【i】的第一个任务时间大于t[pos]
		 if(e[i][TA_work[i]-1] <= t[pos]) {  TA_free++;continue;  } //如果TA[i]最后一个任务都比t[po]小
		 
		 for(int j=0;j<TA_work[i];j++)		 //当前pos 在TA【i】的空闲时间内
		 {
		 	if(j+1 < TA_work[i])
		 	if(e[i][j] <= t[pos]  && t[pos] < s[i][j+1]) {  TA_free++;continue;  }
		 }
	}
	if(TA_free >=2 && TA_free >= m-1 && TA_free <=m) return 1;   //该点合法
	return 0; 
}

bool judge_time_len(int l,int r)  //判断时间是不是大于等于1h
{
	
	long long time1 =	(long long)(t[r].time[0] - t[l].time[0])*12*30*24*60*60 +
				(long long)(t[r].time[1] - t[l].time[1])*30*24*60*60 +
				(long long)(t[r].time[2] - t[l].time[2])*24*60*60 +
				(long long)(t[r].time[3] - t[l].time[3])*60*60 +
				(long long)(t[r].time[4] - t[l].time[4])*60 +
				(long long)(t[r].time[5] - t[l].time[5]);

//	cout<<time1<<endl;
	if(time1 >= 3600) return 1;
	return 0;
}

void output(int l) //输出一个点
{

	if(t[l].time[1]<10) cout<<0;
	cout<<t[l].time[1];
	if(t[l].time[2]<10) cout<<"/0"<<t[l].time[2];
	else cout<<"/"<<t[l].time[2];
	cout<<"/"<<t[l].time[0];
	
	cout<<" ";
	
	if(t[l].time[3]<10) cout<<0;
	cout<<t[l].time[3];
	if(t[l].time[4]<10) cout<<":0"<<t[l].time[4];
	else cout<<":"<<t[l].time[4];
	if(t[l].time[5]<10) cout<<":0"<<t[l].time[5];
	else cout<<":"<<t[l].time[5];
	
	return ;
}

int main()
{
	int T;
	cin>>T;
	for(int Ti=1;Ti<=T;Ti++)
	{
		ini();
		if(Ti!=1) cout<<endl;
		cin>>m;
		for(int Mi=0;Mi<m;Mi++)
		{
			cin>>n;
			TA_work[Mi] = n;
			for(int Ni=0;Ni<n;Ni++)
			{
			
				scanf("%d%d%d%d%d%d%d%d%d%d%d%d",&s[Mi][Ni].time[0],&s[Mi][Ni].time[1],
				&s[Mi][Ni].time[2],&s[Mi][Ni].time[3],&s[Mi][Ni].time[4],&s[Mi][Ni].time[5],
				&e[Mi][Ni].time[0],&e[Mi][Ni].time[1],
				&e[Mi][Ni].time[2],&e[Mi][Ni].time[3],&e[Mi][Ni].time[4],&e[Mi][Ni].time[5]);
				t[ti++]=s[Mi][Ni];
				t[ti++]=e[Mi][Ni];
				gets(c); //吸收无用字符串
			}
		}
		t[ti++] = startTime;
		t[ti++] = endTime;
		sort(t,t+ti);
		/*
		for(int i=0;i<ti;i++)
		{
			for(int j=0;j<6;j++)
			{
				cout<<t[i].time[j]<<" ";
			}
			cout<<endl;
		}*/
		int count=0;
		cout<<"Scenario #"<<Ti<<":"<<endl;
		int left=0,right=0;
	//	cout<<"ti=="<<ti<<endl;
		int flag=0;
		while(left<ti && right<ti)
		{
				
				while( left<ti && !judge(left) ) left++;   //找到该段第一个合法的左端点 
				right = left;
			//	cout<<"l=---"<<left<<endl;
				
				while( right<ti && judge(right) ) right++;  //找到该段第一个不合法的右端点 
				
				if(right==ti) right--,flag=1;
				
			//	cout<<"r=---"<<right<<endl;
				
				if(judge_time_len(left,right))    //判断是否符合时间长度的要求,然后输出这一段;
				{
					cout<<"appointment possible from ";
					output(left);
					cout<<" to ";
					output(right);
					cout<<endl;
					count++;
				}
				right = right + flag;
				left = right;
				
		}
	if(count==0) cout<<"no appointment possible"<<endl;
	}
	return 0;
}

void ini()
{
	startTime.time[0]=1800;
	startTime.time[1]=1;
	startTime.time[2]=1;
	startTime.time[3]=0;
	startTime.time[4]=0;
	startTime.time[5]=0;
	endTime.time[0]=2200;
	endTime.time[1]=1;
	endTime.time[2]=1;
	endTime.time[3]=0;
	endTime.time[4]=0;
	endTime.time[5]=0;
	memset(s,0,sizeof(s));
	memset(e,0,sizeof(e));
	memset(t,0,sizeof(t));
	memset(TA_work,0,sizeof(TA_work));
	ti=0;
	TA_free=0;
}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助用户了解双指针法的实现和应用场景。首先,我得回顾一下双指针法的基本概念,确保自己理解正确。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特别是引用[1]和[4],双指针法主要是用两个指针在数组或字符串中高效解决问题,比如处理有序数组、移除元素或合并数组等。 接下来,我应该明确双指针法的分类。根据引用[3]和[4],常见的类型包括对撞指针和快慢指针。对撞指针通常用于有序数组,比如两数之和的问题,而快慢指针可能用于检测循环或移除元素。需要分别举例子说明这两种类型的实现步骤。 然后,应用场景部分需要覆盖用户提到的引用内容,比如合并有序数组(引用[2])、移除元素、判断回文等。每个场景最好给出具的例子,比如LeetCode题目,这样用户更容易理解。 实现示例部分,用户可能需要代码示例,但用户的问题中提到了Python的快速排序示例,但双指针法的示例可能用其他语言如JavaScript或C。不过用户现在可能希望看到Python的示例,或者至少清晰的伪代码。需要确保代码符合用户提到的引用中的案例,比如合并数组或移除元素。 另外,用户提供的引用[4]提到了快速排序中的双指针应用,这里可能需要简要说明在快速排序中如何利用双指针进行分区操作,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 需要注意用户的引用中有提到逆向双指针在合并数组中的应用,比如引用[2]中的LeetCode88题,这可能需要在应用场景中特别指出逆向处理的情况,避免覆盖原有数据。 最后,生成的相关问题需要围绕双指针法的优化、与其他算法比较、具应用等展开,帮助用户进一步学习。 现在需要组织这些信息,确保结构清晰,分点说明实现步骤、应用场景,并给出代码示例。同时,引用正确的来源,比如在合并数组时引用[2],在快速排序部分引用[4]等。</think>### 双指针法实现与应用场景详解 #### 一、双指针法原理 双指针法通过维护两个指针(通常为索引或位置标记)在数组或字符串中协同遍历,以$O(n)$或$O(n \log n)$的时间复杂度解决特定问题[^1]。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指针的移动条件,减少不必要的遍历次数,提升效率。 #### 二、实现方式分类 1. **对撞指针** - **定义**:两个指针从数组两端向中间移动,适用于有序数组。 - **示例代码(两数之和)**: ```python def two_sum(nums, target): left, right = 0, len(nums)-1 while left < right: current_sum = nums[left] + nums[right] if current_sum == target: return [left+1, right+1] # 假设索引从1开始 elif current_sum < target: left += 1 else: right -= 1 return [] ``` **应用场景**:有序数组的两数之和(如LeetCode 167题)[^3]。 2. **快慢指针** - **定义**:两个指针以不同速度移动,常用于检测循环或删除重复项。 - **示例代码(移除元素)**: ```python def remove_element(nums, val): slow = 0 for fast in range(len(nums)): if nums[fast] != val: nums[slow] = nums[fast] slow += 1 return slow ``` **应用场景**:移除数组中特定值(如LeetCode 27题)。 3. **分离指针(逆向双指针)** - **定义**:两个指针分别操作不同数组,避免覆盖原始数据。 - **示例代码(合并有序数组)**: ```python def merge_sorted_arrays(nums1, m, nums2, n): p1, p2, p = m-1, n-1, m+n-1 while p1 >= 0 and p2 >= 0: if nums1[p1] > nums2[p2]: nums1[p] = nums1[p1] p1 -= 1 else: nums1[p] = nums2[p2] p2 -= 1 p -= 1 nums1[:p2+1] = nums2[:p2+1] ``` **应用场景**:合并两个有序数组(如LeetCode 88题)[^2]。 #### 三、核心应用场景 1. **有序数组操作** - 两数之和、三数之和、最接近的三数之和等[^3]。 2. **字符串处理** - 判断回文字符串(对撞指针)、反转字符串中的元音字母等。 3. **链表问题** - 链表中环的检测(快慢指针)、相交链表判断。 4. **快速排序优化** - 双指针用于划分基准值的左右子序列,提升分区效率(如引用[4]中的快速排序实现)。 #### 四、算法优势 - **时间复杂度低**:多数问题可优化至$O(n)$。 - **空间复杂度低**:通常为$O(1)$,原地操作。 - **逻辑清晰**:通过指针条件简化复杂遍历逻辑。 ---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