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加和等于num的最长子数组的长度

本文详细解析了三种子数组求和问题的算法实现,包括有负数情况下的最长子数组长度计算、无负数情况下的最长子数组长度计算,以及累加和小于等于目标值的最长子数组长度计算。每种算法都提供了清晰的思路说明和代码示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 累加和等于num的最长子数组的长度(有负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组元素可为负数

思路:求子数组问题,就是依次考虑数组中每一位元素之前的数组的情况
比如说arr = {7,3,2,1,1,7,7},依次考虑数组范围(0-i)中,任意元素开始,以arr[i]结尾的子数组是否符合条件。比如说i=0时,子数组{7}符合条件;i=4时,子数组{3,2,1,1}符合条件。

假设遍历到i位置,数组元素从0加到i的值为sum,只需要求i之前的数组中,是否出现过和为sum-num的情况。例如,arr = {9,8,3,2,1,1,7,7},num=7,当遍历到i=5的时候,sum=24,此时sum-num=24-7=17。因为当i=1时,sum=17,所以下标从2到5,数组元素之和肯定为sum。

public static int maxLength(int[] arr, int k) {
    if (arr == null || arr.length == 0) {
        return 0;
    }
    HashMap<Integer, Integer> map = new HashMap<Integer, Integer>();
    map.put(0, -1); // important
    int len = 0;
    int sum = 0;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sum += arr[i];
        if (map.containsKey(sum - k)) {
            len = Math.max(i - map.get(sum - k), len);
        }
        if (!map.containsKey(sum)) {
            map.put(sum, i);
        }
    }
    return len;
}

2. 累加和等于num的最长子数组的长度(无负数)

题目;给定一个数组arr, 全是正数; 一个整数aim, 求累加和等于aim的, 最长子数组, 要求额外空间复杂度O(1), 时间复杂度O(N)

思路:可以使用双指针,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形成一个窗口区域。当窗口中的值小于aim时,窗口右边界扩大。当窗口中的值大于或等于aim时,由于数组中全为正数,所以窗口右边界再扩大,窗口中的值会大于aim。所以此时需要窗口左边界右移。当窗口右边界到达数组最后一个元素,且窗口中的值小于aim,返回结果。

数组中有负数和无负数的区别

窗口扩大,窗口内的累加和一定增加,窗口缩小,窗口内的累加和一定减小。

如有数组arr={7,8,-8},aim=7,当窗口右边界移动到0时,窗口内的值已经是7了,这时候窗口会右移。但是,其实最长的子数组为{7,8,-8}。所以有负数时,不能用此方法。

public static int getMaxLength(int[] arr, int k) {
    if (arr == null || arr.length == 0 || k <= 0) {
        return 0;
    }
    int L = 0;
    int R = 0;
    int sum = arr[0];
    int len = 0;
    while (R < arr.length) {
        if (sum == k) {
            len = Math.max(len, R - L + 1);
            sum -= arr[L++];//窗口左边界右移
        } else if (sum < k) {
            R++;//当前窗口内的值小于aim,窗口右边界右移,扩大窗口
            if (R == arr.length) {
                break;
            }
            sum += arr[R];
        } else {//当前窗口内的值大于aim,窗口左边界右移
            sum -= arr[L++];
        }
    }
    return len;
}

3. 累加和小于等于num的最长子数组的长度

题目:给定一个数组arr, 值可正, 可负, 可0; 一个整数aim, 求累加和小于等于aim的, 最长子数组, 要求时间复杂度O(N)

思考:这一题要求小于等于,且数组元素有负数。就不能使用双指针来构造滑动窗口了。因为给定数组中有负数,在窗口扩大,窗口内的值不一定增大;窗口缩小,窗口内的值不一定减小。

思路:设计两个数组max_summax_sum_index,长度为给定数组的长度。数组元素max_sum[i]表示以arr[i]开头,累加和最小的最长子数组的累加和;数组元素max_sum_index[i]与数组元素max_sum[i]相对应,表示以arr[i]开头,累加和最小的最长子数组的右边界下标

通过反向遍历数组,得到数组max_summax_sum_index

例如,有数组arr={6,5,1,7,2,-6,-3,4,3,-2,1},aim=6,则数组max_summax_sum_index的情况如下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根据数组max_sum_index可将元素组划分成几个子数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将原数组看成如下数组,该数组中肯定不会出现负数,所以可以对其进行滑动窗口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滑动窗口,遍历过程中,满足条件的子数组如下(自动舍弃长度更小的子数组组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分别计算对应的长度即可。第三个组合对应的数组为{1,7,2,-6,-3,4,3,-2},长度为8。

class Solution_MaxLength3{
    public static int maxLengthAwesome(int[] arr, int aim) {
        if (arr == null || arr.length == 0) {
            return 0;
        }
        int[] max_sum = new int[arr.length];
        int[] max_sum_index = new int[arr.length];
        max_sum[arr.length - 1] = arr[arr.length - 1];
        max_sum_index[arr.length - 1] = arr.length - 1;
        for (int i = arr.length - 2; i >= 0; i--) {
            if (max_sum[i + 1] < 0) {
                max_sum[i] = arr[i] + max_sum[i + 1];
                max_sum_index[i] = max_sum_index[i + 1];
            } else {
                max_sum[i] = arr[i];
                max_sum_index[i] = i;
            }
        }
        int sum = 0;
        int len = 0;
        int start = 0;//窗口左边界
        int end = 0;//窗口右边界
        int next = 0;//要加进窗口的子数组中的第一个元素下标
        while(start < arr.length){
            while(next < arr.length && sum + max_sum[next] <= aim){
                sum += max_sum[next];
                end = max_sum_index[next];
                next = end + 1;
            }
            len = Math.max(len, next - start);
            //窗口左边界右移
            if(end > start){
                sum -= max_sum[start];
            }else{//如果end == start,则有以后sum值为0
                sum = 0;
            }
            start = max_sum_index[start] + 1;
        }
        return le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6,5,1,7,2,-6,-3,4,3,-2,3};
        System.out.println(maxLengthAwesome(arr, 6));
    }
}
<think>嗯,用户想用C++和树状数组实现长不降子序列的算法。首先,我得回忆一下长不降子序列(LIS)的常规解法。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动态规划O(n²),另一种是贪心加二分O(n log n)。但是用户提到要用树状数组,所以可能需要结合离散化和树状数组优化。 首先,树状数组常用于处理前缀和、区间查询等问题。而LIS问题中,我们需要维护一个数组,记录以每个元素结尾的长子序列长度。如果用树状数组的话,可能需要将元素的离散化,因为原始数可能很大,不适合直接作为索引。 那具体步骤应该是怎样的呢?比如,处理输入数组,将其离散化,然后遍历每个元素,查询当前元素在离散化后的位置对应的,然后更新树状数组。这样,每次查询和更新都是O(log n)的时间复杂度,整体复杂度应该能降到O(n log n)。 然后,离散化的过程需要注意重复元素的问题,因为长不降子序列允许非降序,所以离散化时要保留原始的顺序,可能需要稳定排序或者处理相同时保持原序。 接下来,树状数组的设计。通常树状数组用于和,但这里需要维护的是。所以需要将树状数组的更新和查询操作改为取。也就是说,每个节点存储的是该区间内的,而不是和。 然后,具体实现的时候,遍历数组中的每个元素,找到其在离散化后的排名,查询树状数组中排名-1的位置的,加上1就是当前元素的长序列长度。然后更新树状数组在该排名处的。 需要确认离散化是否正确处理了相等的情况,比如相等的元素应该被映射到相邻的排名,或者在查询时允许等于的情况。比如,在查询时,应该查询小于等于当前长度,这样在更新的时候才能正确累积。 可能还需要考虑是否需要稳定排序,或者在离散化时处理相同的顺序。比如,使用排序后的数组去重,但保留原始的顺序,这样每个元素可以映射到对应的排名。 然后,具体的C++代码实现。需要包括离散化的步骤,树状数组的结构,以及主函数中的处理逻辑。例如,使用vector保存原始数组,排序并去重得到离散化后的索引,然后使用lower_bound或upper_bound来获取每个元素的排名。注意这里如果是非降序,可能需要使用upper_bound来允许相等的元素。 此外,树状数组的更新和查询操作需要调整为处理。比如,update函数在更新时比较并取,而不是累加。query函数则是查询前缀中的后,测试一下这个算法是否正确。例如,给定一个测试用例,比如输入数组是{3, 1, 4, 1, 5, 9, 2, 6},离散化后的排名应该是处理后的索引,然后逐步计算每个位置的长度,并更新树状数组终得到的长不降子序列长度是否正确。 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离散化错误导致索引越界,或者树状数组的更新逻辑不正确,比如没有正确处理,而是和导致结果错误。这时候需要仔细检查树状数组的update和query函数。 另外,注意树状数组的大小应该等于离散化后的加1,以避免索引超出范围。比如离散化后的元素范围是1到m,那么树状数组的大小应该是m+1。 总结一下,步骤应该是: 1. 离散化原数组,将元素映射到排名。 2. 初始化树状数组,用于维护。 3. 遍历原数组每个元素,找到其离散化后的排名。 4. 查询树状数组中1到该排名的,加1作为当前元素的长度。 5. 更新树状数组在该排名处的为这个新长度。 6. 终,树状数组中的即为LIS的长度。 这样应该就能用树状数组在O(n log n)的时间复杂度内解决问题了。</think>### 使用C++和树状数组实现长不降子序列算法 #### 算法思路 长不降子序列(Longest Non-Decreasing Subsequence, LNDS)的树状数组解法基于以下步骤: 1. **离散化**:将原序列元素映射为压缩后的排名,解决域过大问题[^3] 2. **树状数组维护**:树状数组每个节点存储对应区间内的大LNDS长度 3. **动态更新**:遍历元素时查询小于等于当前长度,并更新树状数组 #### 实现步骤 1. **离散化处理** ```cpp vector<int> discretization(vector<int>& nums) { vector<int> sorted(nums); sort(sorted.begin(), sorted.end()); sorted.erase(unique(sorted.begin(), sorted.end()), sorted.end()); for (int& num : nums) num = lower_bound(sorted.begin(), sorted.end(), num) - sorted.begin() + 1; return sorted; } ``` 2. **树状数组类(版本)** ```cpp class FenwickTree { private: vector<int> tree; public: FenwickTree(int size) : tree(size + 1, 0) {} void update(int idx, int value) { while (idx < tree.size()) { tree[idx] = max(tree[idx], value); idx += idx & -idx; } } int query(int idx) { int res = 0; while (idx > 0) { res = max(res, tree[idx]); idx -= idx & -idx; } return res; } }; ``` 3. **主算法实现** ```cpp int lengthOfLNDS(vector<int>& nums) { if (nums.empty()) return 0; discretization(nums); int maxRank = *max_element(nums.begin(), nums.end()); FenwickTree ft(maxRank); int res = 0; for (int num : nums) { int current = ft.query(num) + 1; res = max(res, current); ft.update(num, current); } return res; } ``` #### 算法分析 - **时间复杂度**:$O(n \log n)$,包含离散化$O(n \log n)$和树状数组操作$O(n \log n)$ - **空间复杂度**:$O(n)$,树状数组大小与离散化后的域相关[^1] - **优化点**:通过离散化压缩域,利用树状数组高效维护区间 #### 测试样例 输入:`[3, 1, 4, 1, 5, 9, 2, 6]` 离散化后排名:`[3, 1, 4, 1, 5, 6, 2, 7]` 输出:4(长序列如`[1, 4, 5, 6]`)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