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软件项目配置管理计划

软件项目配置管理基本概念
配置项
指基础架构组件或基础架构有关的项目,包括软件、硬件和各种文档,如变更请求、服务、服务器、环境、设备、网络设施、台式机、移动设备、应用系统、协议电信服务等
配置基准线
指一个产品或系统在某一特定时刻的配置状况,这种配置不仅体现了其产品或系统的结构,还反映了其具体内容,使得以后可以按照上述配置重建该产品或系统。
配置管理数据库
是指包含每个配置项及配置项之间重要关系的详细资料的数据库
最终软件库
是一个存放和保管所有已批准的最终版本的软件配置的地方,是软件正本存放的物理性仓库或逻辑性存储空间
配置管理
是描述、跟踪、控制和汇报所有IT基础架构中所有设备或系统的管理流程。
配置控制委员会
负责指导和控制配置管理的各项具体活动的进行,为项目经理的决策提供建议的组织
软件项目配置管理责任和目标
责任
- 评估变更
- 批准变更请求
- 在生命周期内规范变更申请流程
- 对变更进行反馈
- 与项目管理层沟通
目标
- 软件配置管理的各项工作是有计划进行的
- 被选择的项目产品得到识别,控制并且可以被相关人员获取
- 已识别出的项目产品的更改得到控制
- 使相关组别和个人及时了解软件基准的状态和内容
配置管理的基本过程
- 配置项标识
- 配置管理环境建立
- 基线变更管理
- 配置管理审计
- 配置状态统计
- 配置管理计划
1.配置项标识
-
配置标识是定义各类配置项、建立各种基线、描
述相关软件配置及其文档的过程 -
配置标识是配置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配置管理的前提
-
配置标识是确定哪些内容应该进入配置管理形成配置项,并确定配置项如何命名,用哪些信息来描述该配置项
- 编写《配置项识别表》时,配置管理工程师负责标识配置项范围,并由项目负责人确认
- 项目组成员创立配置项时,根据配置项命名规则分配唯一的标识符
-
确定配置项
- 信息系统项目中形成的技术性文档和管理性文档,除一些临时性的文档外一般都应该进行配置管理
- 判定一个文档是否进行配置管理的标准应该是此文档是否有多个人需要使用
-
步骤
- (1)识别配置项
- (2)配置项命名
- (3)配置项的描述
-
基线:
- 基线是项目生存期各开发阶段末尾的特定点,也称为里程碑,在这些特定点上,阶段工作已结束,并且已经形成了正式的阶段产品。
- 建立基线的概念是为了把各开发阶段的工作划分得更加明确,使得本来连续开展的开发工作在这些点上被分割开,从而更加有利于检验和肯定阶段工作的成果,同时有利于进行变更控制
- 三种基线最受人们关注:功能基线、分配基线和产品基线
- 功能基线:
- 功能基线是指在系统分
- 功能基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