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目的或者阅读的意义
正如马斯克遴选人才的第三条标准,自我驱动,阅读其实也是一项自我驱动事件。我认为,阅读不是消遣,而是生活中一件具体的事件。
2020年6月6日首次读此书,2022年9月28日再次阅读此书。奇怪的是,阅读习惯未养成,始终没有将书中方法论变为自身能力。不知道你是否有同感?
之前大V们提过各种生存技巧,比如U盘式生存,跃迁术,通过5本书快速掌握一个领域,20小时理论等等。基于这些技巧,需要进一步澄清的是,阅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自我提升和个人成长的契机。
基于以上,或许我们可以对阅读的意义有新的认识。
保证读书时间的方法
1. 创造最基本阅读时间
意识上需要转变,把阅读从不重要不紧急提升到重要紧急。互联网资讯过于碎片化,缺少系统性,阅读可有效提升个人能力。
2. 时间表
每天半小时,需当成例行事务看待。很多人缺乏工作日晚上和休息日的规划。
3. 习惯
根据个人情况可安排在早上或晚上。如有家庭和孩子,建议21:30随孩子休息,早上5:00起床。
4. 需要时才阅读
如果30岁前没有达到300本,需要每月10本左右去追赶,然后一年50本。
阅读量1000本后存在临界点,不是越多越好。通过阅读,获取基础知识,与人交流或实地考察,逐步提升能力,这是良性循环。
5. 召唤群体
类似书友会,个人认为可能没用,无非就是互相监督。优点也有,读完后立刻分享可帮助记忆,同时确认他人对自己感兴趣书籍的看法。
学以致用的读书法
1. 数据库
扉页记录日期,按质量进行五级评价。
2. 笔记
直接在书上标记,节省时间。过程中不记录笔记,阅读后1-2分钟读后感,A4纸横向(记录标题和主要内容)。
3月后,6月后翻阅。
3. 划线
黄色荧光笔,标记3项内容:内容合理,表达出色,体现观点。
个人认为的实操建议:买书后快速翻阅,高价值的可用荧光笔标记。
4. 当天阅读
保持饥渴感,买书后当天阅读,否则造成积压。周五晚上和周末可以读完一本。
阅读与行动
1. 读书档案。
读书后5分钟可完成,记录目的/收获/行动计划/3个月后检查与新计划。
2. 演讲。
在网上搜索关键词,阅读100-200篇报道,读10-15本书,你也可以演讲。
3. 博客。
30分钟可以写3000字?是不是日语字数更好统计还不确定,那还得练练快速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