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本博客❤️❤️💥💥
🏆博主优势:🌞🌞🌞博客内容尽量做到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为了方便读者。
⛳️座右铭: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本文目录如下:🎁🎁🎁
目录
三相交流-直流-交流脉宽调制转换器:基于三相PWM电压源换流器的电力供应SimPowerSystems模型研究
⛳️赠与读者
👨💻做科研,涉及到一个深在的思想系统,需要科研者逻辑缜密,踏实认真,但是不能只是努力,很多时候借力比努力更重要,然后还要有仰望星空的创新点和启发点。当哲学课上老师问你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电的时候,不要觉得这些问题搞笑。哲学是科学之母,哲学就是追究终极问题,寻找那些不言自明只有小孩子会问的但是你却回答不出来的问题。建议读者按目录次序逐一浏览,免得骤然跌入幽暗的迷宫找不到来时的路,它不足为你揭示全部问题的答案,但若能让人胸中升起一朵朵疑云,也未尝不会酿成晚霞斑斓的别一番景致,万一它居然给你带来了一场精神世界的苦雨,那就借机洗刷一下原来存放在那儿的“躺平”上的尘埃吧。
或许,雨过云收,神驰的天地更清朗.......🔎🔎🔎
💥1 概述
一个50千瓦、380伏、50赫兹的负载通过交流-直流-交流电源连接到25千伏、60赫兹的电网。该电源包括两个电压源转换器,VSC1和VSC2,它们通过一个直流环节相连。
连接到60赫兹电网的VSC1作为整流器运行。它将直流环节电压稳定在680伏,并在交流电网保持单位功率因数。PWM斩波频率为1980赫兹。
连接到50赫兹负载的VSC2则作为逆变器运行。它产生50赫兹的频率,并将负载电压稳定在380伏特(RMS)。PWM斩波频率为2000赫兹。
电气电路以2微秒的时间间隔进行离散化。VSC1和VSC2控制系统采样时间为100微秒。
一个额定功率为50千瓦、工作电压380伏特、频率50赫兹的重载设备,通过一套先进的交流-直流-交流变换电源系统,实现了与25千伏特、频率60赫兹的高压电网的无缝对接。此电源系统核心包含两个精心设计的电压源转换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s, VSC),即VSC1与VSC2,二者经由一个高效直流环节紧密联结,协同工作以满足不同频率与电压等级间的转换需求。
其中,面向60赫兹电网侧的VSC1扮演着整流器的角色,不仅负责将直流环路电压精准调控在680伏特,同时还确保交流电网侧的功率因数恒定于单位值,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电能利用率。VSC1采用了1980赫兹的高频脉宽调制(PWM)斩波技术,以实现对电流波形的精细控制与谐波抑制。
另一方面,与50赫兹负载相连的VSC2则作为逆变器运作,不仅生成与负载匹配的50赫兹交流电,还精确调控输出电压至380伏特(均方根值),确保了对敏感负载的稳定供电。VSC2采用略高的2000赫兹PWM斩波频率,以进一步优化输出质量和动态响应能力。
整个电气系统以精细化的时间分辨率进行模拟,每个计算周期设为2微秒,确保了对瞬态过程的准确捕捉。而VSC1与VSC2的控制回路则采取更为频繁的采样策略,每100微秒更新一次控制信号,以实现对系统动态的快速响应与精确控制,进而保证了整个电力转换过程的高效、稳定与电力质量的优越。此配置在满足跨频跨压供电需求的同时,也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与可靠性树立了新的标准。
【三相交流-直流-交流脉宽调制转换器】的研究涉及建立一种基于三相脉冲宽度调制(PWM)电压源换流器(VSC)的电力供应SimPowerSystems模型。此研究专注于模拟和分析三相AC-DC-AC变换系统的工作特性,特别是其在电力电子转换、电网接口及电能质量控制方面的能力。模型需涵盖从三相交流电输入到直流环节的整流过程,以及从直流环节到另一三相交流输出的逆变过程,同时实现高效的电能转换与控制策略,如电流控制、电压控制、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以及电网同步等高级功能。
研究中,SimPowerSystems,作为一个专业的电力系统仿真工具,被用来设计和验证三相PWM VSC的控制算法及系统动态性能。该模型会详细考虑开关器件的非理想特性、滤波器设计、控制环路设计(包括内环电流控制和外环电压/频率控制)、以及直流环节电压的稳定控制等关键要素。
此外,该研究可能还会探讨不同工况下的系统响应,比如电网扰动时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有功与无功功率控制对于电网支撑的作用、以及如何优化变换器效率与减轻谐波污染等。通过这样的深入研究,可以为设计高效、稳定且适应性强的三相交流-直流-交流脉宽调制转换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三相交流-直流-交流脉宽调制转换器:基于三相PWM电压源换流器的电力供应SimPowerSystems模型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相交流-直流-交流脉宽调制(AC-DC-AC PWM)转换器在分布式发电、微电网、电动汽车充电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基于三相PWM电压源换流器(VSC)的电力供应系统因其具有功率因数高、谐波含量低、能量双向流动等优点,成为电力变换与电源供应领域的研究热点。SimPowerSystems作为MATLAB/Simulink环境下专门用于电力系统仿真的工具包,能够准确模拟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特性和电力系统的动态行为,为三相PWM VSC电源供应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三相PWM VSC电源供应系统概述
三相PWM VSC电源供应系统主要由两个电压源换流器(VSC1和VSC2)通过一个直流环节相连构成。VSC1连接到高压交流电网(如60赫兹、25千伏电网),作为整流器运行,将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VSC2连接到负载侧交流电网(如50赫兹、380伏负载),作为逆变器运行,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为负载供电。该系统能够实现不同频率与电压等级间的电能转换,满足跨频跨压供电需求。
三、SimPowerSystems模型架构设计
在SimPowerSystems环境下,按照三相PWM VSC电源供应系统的组成结构搭建模型,主要包括以下模块:
- 三相交流电源模块:提供稳定的三相交流输入,模拟实际电网环境。
- 三相PWM VSC模块:实现电能的AC-DC-AC变换,是模型的核心部分。采用三相全桥电路拓扑,由六个功率开关器件(如IGBT)及其反并联二极管构成。
- 直流侧电容模块:用于稳定直流母线电压,存储和释放能量。
- 滤波电感模块:平滑交流侧电流,抑制谐波,提高电能质量。
- 负载模块:模拟实际用电设备,可以是电阻性负载、电感性负载或容性负载等。
- 控制模块:采用双闭环控制策略(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对VSC进行实时控制,实现系统稳定运行和高效电能转换。
四、关键参数设计
-
整流侧参数:
- 输入电感:用于抑制电流突变,减少谐波污染。典型参数为L=5mH。
- 直流电容: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典型参数为C=3300μF。
-
逆变侧参数:
- 输出滤波器:由电感和电容组成LC滤波器,抑制开关谐波。典型参数为每相L=2mH,C=10μF。
- 死区时间:防止上下桥臂直通短路,通常设置为1-3μs。
-
PWM调制参数:
- 载波频率:影响谐波分布和开关损耗。VSC1的PWM斩波频率为1980赫兹,VSC2的PWM斩波频率为2000赫兹。
- 调制方式:采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方式,提高直流电压利用率,降低谐波失真。
五、控制策略实现
-
双闭环控制策略:
- 电压外环:稳定直流母线电压。通过将直流母线电压实际值与给定值比较,经PI调节器得到电流内环的给定值。
- 电流内环:控制交流侧电流的幅值和相位。根据电压外环输出的给定值,实现单位功率因数运行,并有效抑制电流谐波。
-
SVPWM模块实现:
- 扇区计算:将三相电压映射为α-β平面矢量,划分6个扇区。
- 矢量作用时间计算:计算参考矢量所在扇区及相邻基本矢量作用时间(T1, T2)。
- 占空比信号生成:转换为三相占空比信号,经死区补偿后驱动IGBT。
六、仿真测试与结果分析
-
稳态运行工况:
- 观察系统稳定后的输出特性,包括直流母线电压、交流侧电流波形、功率因数和谐波含量等。
- 仿真结果表明,在稳态运行工况下,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在设定值,波动范围较小;交流侧电流波形接近正弦波,功率因数接近1,谐波含量较低。
-
负载突变工况:
- 模拟负载突然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分析系统的动态响应能力。
- 仿真结果表明,当负载突然增加时,直流母线电压短暂下降后迅速恢复稳定,交流侧电流能够快速响应负载变化;当负载突然减少时,系统同样能快速调整,维持直流电压稳定和良好的电能质量。
-
电源电压波动工况:
- 改变三相交流电源的幅值或频率,研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 仿真结果表明,在电源电压幅值发生±10%波动或频率发生±1Hz波动时,系统仍能保持稳定运行,直流母线电压和交流侧输出电压、电流的变化在可接受范围内。
七、模型优化与改进策略
-
优化参数设计:
- 进一步优化模型中各模块的参数,如调整直流侧电容和滤波电感的取值,优化PI调节器参数等,以降低瞬态波动,提高系统稳定性和电能质量。
-
增加补偿环节:
- 在系统中增加电压补偿或电流补偿环节,当电源电压波动或负载变化时,及时进行补偿,减小对系统输出性能的影响。
-
采用先进控制策略:
- 探索模型预测控制(MPC)、虚拟同步机(VSM)控制等先进控制策略在三相PWM VSC电源供应系统中的应用,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和鲁棒性。
📚2 运行结果
🎉3 参考文献
文章中一些内容引自网络,会注明出处或引用为参考文献,难免有未尽之处,如有不妥,请随时联系删除。
[1]白龙(译),郝锐(译),周元钧(译).效率为98%的单相和三相单级交流-直流变换器拓扑结构[J].电源世界, 2011.
[2]李雄杰.VSC-HVDC系统交流输出中直流分量抑制的控制方法[D].长沙理工大学,2012.DOI:10.7666/d.Y2090486.
[3]奥琳芳.不平衡电网下三相电流型PWM整流器的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9.
🌈4 Simulink仿真实现
资料获取,更多粉丝福利,MATLAB|Simulink|Python资源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