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微软这些大厂裁起人来不眨眼,但AI想完全取代人类码农?当然不!有些编程任务,AI就是搞不定,用了反而可能坏事。我这就给你细数9种情况,告诉你为什么AI不是万能的。
1. 复杂系统和顶层设计,底层优化
AI就是个“超级自动补完机”。它能给你语法提示,能凑代码,好像什么都懂。但这一切都基于概率算法和网上搜刮的海量信息。情境智能并非它们的强项,聊深点你就发现它就跟不上思路了。真要设计复杂系统、做关键决策、权衡利弊、考虑你那独特的需求和目标?别指望AI。
AI也许能指出哪里可以优化,但它不懂那些细微的底层架构限制。要精细活?还得找手艺精湛的“老匠人”(资深程序员)。
2. 私有代码库和迁移
AI模型是用公开代码库喂大的。那些牛逼的公开代码是挺好,但那不是你的宝贝!只有你和你的团队才最懂你们自己的代码。AI只能根据别人家的代码猜你家的。让它动你核心代码库?可能会出现实际跑不通的情况。让它写点小代码片段、查查公开资料省时间,核心价值可别交给这台“脑力复印机”!
3. 搞创新玩突破
想搞个独步江湖的新算法,给公司整点核心竞争力?请个计算机专家吧!别指望AI当创新先锋。这对设计也适用。当然,AI设计有时挺惊艳,但真要开发新游戏?创意设计还得你主导,AI就帮你打打下手。真正的创造力是人类独有的战略武器。
4. 关键安全和审计
千万别让“狐狸看守鸡舍”。乔治城大学的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CSET)去年年底发表了一项研究:近一半AI生成的代码片段带Bug,有些危害巨大,可能被恶意利用,我自己的测试也这样,上个月测的14个顶级大模型,只有5个通过了最基础的测试。涉及加密、认证、零日漏洞补丁?请让真人干!
5. 法律合规代码
医疗、金融这些行业,条条框框多如牛毛。你敢把敏感代码喂给云上的AI聊天机器人?供应商说你的数据不用于训练?你相信吗?要是涉及医疗隐私法或者国防安全要求,你可能压根没资格分享代码给AI。

6. 特定业务逻辑
招个新人进公司还得适应一阵子,让AI写你公司特有的业务逻辑代码?可能有点不靠谱,AI学的都是公开信息,它对你公司的内部知识、商业秘密、惯例、祖传workaround(变通方法)一窍不通!你需要另外训练它才能更符合你的要求。
7. 学习和作业?小心“作弊”陷阱
用AI算作弊吗?是,也不是,看情况。“是”,因为你可能违反学术规定,自己放弃了动手学习的关键机会。“不是”,因为AI确实是个好帮手,尤其助教不在时。哈佛的CS50课就取了个中道,搞了个AI助手,只回答学生问题,不代劳作业。当学生或老师,AI是福气,但悠着点!别用它走捷径,该自己做的苦功夫还得做。
8. 团队协作与人情味
把AI当码农同事聊,有时挺有收获,但也就那样了。在漫长而无成效的对话中,人类和AI都可能变得固执、愚蠢。人通常能跳出这种状态并被说服提供帮助。但触及AI的极限,它就成了浪费时间。

优秀的真人团队合作像“魔法”,点子碰撞、解决问题、分担任务,能出奇迹。AI公司的“智能体军团”协作?比不上火力全开的真人团队!这不仅是为了生产力(你确实能得到),也是为了工作生活质量、长期有效性,以及,没错,乐趣。
我的一些好朋友是机器人。但我另一些最好的朋友还是那些与我有着长久、深厚且充实关系的人类。
9. 最后:想100%拥有版权?别用AI!
别用AI搞任何你想绝对拥有版权的东西!开源代码可能还好,但你要写专有代码?最好别用AI。律师们基本共识是:版权归属需要“人类亲手创造”。不想以后上法庭为你的代码所有权扯皮?那就尽量别让AI写。
所以,你怎么看?
是不是太依赖AI写代码了?你的运用标准是什么?有没有哪些编程任务,你真觉得AI帮了大忙(或者坑了你)?有没有调试AI代码时,怀疑它到底是省了时间还是添了麻烦?评论区畅所欲言!
55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