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提问比答案更重要-向大模型学习提问的四个招式

前言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正确的问题比找到答案更重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提问,我们可以获取所需的信息,了解他人的想法和观点。适当的提问有助于消除误解,增进彼此的理解和认知。减少鸡同鸭讲的尴尬局面。

AI时代,大模型等AI技术大大扩展了普通人的能力边界,你可以不需要编程就可以拥有自己的私人助手,获得海量的知识,成倍的提升您的效率。前提是你需要正确的提问,正确的问题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

AI时代的“提问能力”就如同信息时代的“编程能力”一样重要,只有会提问,才能用好大模型,让大模型发挥价值。

那么如何学习提问呢,大模型就是最好的老师。大模型不光能够提供答案,还可以让您学会提问。下面介绍向大模型学习提问的四招。

第一招 ”反复推敲“提炼问题

反复推敲问题是一种动态提炼问题的方式。其基本思想是,每当我们向大模型提问时,不光是获得答案,而是让大模型尝试改进我们的问题,通过多次往复,这样我们就能够和大模型协作,不断的改善我们的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反复推敲的原理因为我们人类由于知识所限,以及平常的人类沟通模式已经有很多的隐含信息,所以提出的问题可能很笼统。大模型从训练数据中获得海量信息或潜在的关联,很有可能帮助改进我们的问题,使我们的问题更具体,或者提供额外的背景信息。

要使用这个招式,你的提示语应该包含类似以下语句:

  • 从现在起,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时,请建议我使用一个更好的问题来代替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可选)提示我是否愿意改用更好的版本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具体示例如下:

  • 原始问题:汽车以旧换新细则来了,我该买玛莎拉蒂吗?
  • 改进后的问题:在当前的汽车以旧换新政策下,对比玛莎拉蒂的性能、维护成本、保值率以及我的个人预算和驾驶需求,它是否是最适合我的选择?
  • 大模型的回答:考虑到汽车以旧换新的细则已发布,一个可能更有助于您做出决策的问题是:“在当前的汽车以旧换新政策下,对比玛莎拉蒂的性能、维护成本、保值率以及我的个人预算和驾驶需求,它是否是最适合我的选择?”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您更全面地评估是否购买玛莎拉蒂的决定。您是否愿意考虑这个改进版的问题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反复推敲的优点

  • 鼓励我们针对问题更具体地提问,深入探索。
  • 辅助我们理解大模型在问题解答中所运用的模式和语言。
  • 引导我们审视自己的问题,并找出可能缺失的信息。

适用的场景

  • 当我们对某个主题不是很了解时,需要更多的信息。
  • 当我们想要得到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答案时,以满足特定需求。
  • 当我们希望大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问题的背景和上下文时。

第二招 “条分缕析”拆解问题

在许多情况下, 我们的问题比较复杂,如果将问题分解为一堆较小的问题,大模型实际上可以更好地进行推理。 如果你是这个问题的专家,可以自行拆解问题。如果你不是的话,可以让大模型来帮助我们自动拆解问题。 要做让大模型条分缕析拆解问题,你的提示语应包含类似以下语句:

  • 当你被问到一个问题时,请遵循以下规则。提出一些额外的问题,帮助你更准确地回答问题。综合各个问题的答案,得出整个问题的最终答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具体示例:

  • 原始问题:中午吃啥?
  • 问题拆解:
    • 您有什么口味偏好?(比如辣的、清淡的、重口味等)
    • 您对食物类型有什么要求?(比如中餐、西餐、素食、荤食等)
    • 是否有食材禁忌或者过敏情况?(比如不吃牛肉、海鲜过敏等)
    • 考虑到健康因素,您今天更倾向于摄入高蛋白还是低卡路里的食物?
    • 您打算在家自己做还是外出就餐或者点外卖?
  • 补充信息:辣的,中餐,吃肉,没有过敏,高蛋白,外出就餐
  • 大模型回答:根据您的回答,我推荐您可以去尝试川菜或者湘菜馆,它们通常以辣味著称,且中餐种类丰富,含有较多的肉类选择,能满足您想吃辣和吃肉的需求。点餐时可以选择像辣子鸡丁、水煮牛肉或是麻辣香锅这样的菜品,这些都富含高蛋白。外出就餐也便于您享受美食的同时,体验不同的就餐环境。希望您中午用餐愉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条分缕析”的优点

  • 深度探索问题: 通过拆解问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从而更全面地考虑问题的解决方案。
  • 提高问题解决准确性: 通过提出额外问题,可以更全面地考虑问题,从而提高对问题的理解和回答的准确性。
  • 促进思维清晰: 这种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更简单、更易处理的部分,从而使思维更加清晰。

适用的场景

  • 复杂问题解决:当原始问题较为复杂,涉及多个方面时,采用"条分缕析"的方式来拆解问题,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全貌,并得到更周全的答复。
  • 信息不足的情况:当我们对某个领域或问题不太熟悉时,让大模型提出一些补充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第三招 “因人而异”针对性提问

不同的人在知识背景、专业领域、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量身定制的内容更加贴近用户的实际情况,能够增强交互的亲和力和吸引力。通过设定合适的"用户角色",大语言模型能够结合该角色的特点,调整输出内容的深度、难度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输出的针对性和可理解性,避免出现"物是人非"的情况。

因人而异背后的想法是,我们告诉大语言模型,你的用户是谁, 这样它就可以考虑如何量身定制输出。 要使用这种模式,你的提示语应包含类似以下语句:

  • 假设我是角色 X,向我解释 Y。
    你需要将 "X "替换为一个合适的角色,例如 "计算机科学背景有限 "或 “幼儿园小朋友”。然后,你需要指定要解释的主题 Y。

具体示例

  • 向我解释大语言模型。假设我是秦始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假设我是一个幼儿园小朋友,请向我解释大语言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人而异”的优点

  • 个性化定制: 允许根据不同用户角色的特点,定制输出内容和表达方式,从而使输出更贴合用户的实际需求和理解能力。
  • 增强沟通效果: 输出内容更符合用户的背景和专业领域,使得沟通更加直观、清晰,提升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 提升用户体验: 使得用户能够更轻松地理解和接受输出内容,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交互体验和满意度。

适用场景

全场景适用,任何问题都要先考虑用户是谁

第四招 “角色互换”进行反问

有时我们不知道如何开始解决一个问题,可以尝试一下角色互换。角色互换是不再由我们提出问题并由模型回答,而是设定一个特定的目标,让大语言模型根据目标提问。通过这种方式,模型可以主动引导交流,直到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或解决方案。要使用角色互换,提示语应包含以下类似语句:

  • 我希望你向我提问,以实现 X
  • 你应该提问,直到条件 Y 满足或实现这一目标(或者,永远提问)
  • (可选)一次问我一个问题、一次问我两个问题、问我第一个问题等。

您需要将 "X "替换为一个适当的目标,如 "写一份营销计划 "。你应该用 "Y "指明何时停止提问。例如,"直到你掌握了关于我的受众和目标的足够信息 "

具体示例:

  • 我希望你向我提出问题,帮助我诊断我上不了网的问题。问我问题,直到你有足够的信息找出两个最可能的原因。一次问我一个问题。问我第一个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角色互换的优点

  • 主动引导交流: 通过让大语言模型扮演提问者的角色,角色互换模式可以主动引导交流,从而使得交流过程更加流畅和有效。
  • 减轻思维负担:在传统模式下,用户需要自行拟定问题的逻辑顺序。而在角色互换模式下,用户只需要根据模型的提问作答,减轻了思维负担,也避免了问题设置不当导致的信息缺失。

适用场景

  • 问题解决: 当用户面对问题时不确定如何着手时,使用角色互换帮助用户逐步理清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 目标制定: 在制定个人或团队目标时,使用角色互换帮助用户明确目标并制定达成目标的计划。
  • 学习探索: 在学习或探索新领域时,使用角色互换帮助用户获取所需信息并深入理解相关概念。

总结

管理顾问彼得·德鲁克。他在 1967 年出版的《有效的经理》一书中写道:“大多数人花 90% 的时间寻找答案,只有 10% 的时间定义问题。他们不知道在解决问题之前,定义问题是多么重要。”

大语言模型不光是寻找答案的工具,更是我们可以用来学会提问,寻找问题的利器。希望本文总结的四招能够给您一些启示,帮助您学习如何更好的提问,利用好大模型,打造私人效率倍增器。

最后的最后

感谢你们的阅读和喜欢,我收藏了很多技术干货,可以共享给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们,如果你肯花时间沉下心去学习,它们一定能帮到你。

因为这个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知识体系实在是过于庞大,知识更新也非常快。作为一个普通人,无法全部学完,所以我们在提升技术的时候,首先需要明确一个目标,然后制定好完整的计划,同时找到好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更快的提升自己。

这份完整版的大模型 AI 学习资料已经上传优快云,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优快云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一、全套AGI大模型学习路线

AI大模型时代的学习之旅:从基础到前沿,掌握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能!

img

二、640套AI大模型报告合集

这套包含640份报告的合集,涵盖了AI大模型的理论研究、技术实现、行业应用等多个方面。无论您是科研人员、工程师,还是对AI大模型感兴趣的爱好者,这套报告合集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启示。

img

三、AI大模型经典PDF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大模型已经成为了当今科技领域的一大热点。这些大型预训练模型,如GPT-3、BERT、XLNet等,以其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正在改变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那以下这些PDF籍就是非常不错的学习资源。

img

四、AI大模型商业化落地方案

img

这份完整版的大模型 AI 学习资料已经上传优快云,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优快云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think>嗯,用户问的是在开发类似《空洞骑士》的Boss时,是否选择Behavior Designer好。首先,我需要了解用户的具体需求和背景。他可能是一个独立游戏开发者,或者是一个小团队的程序员,正在寻找合适的AI工具来设计复杂的Boss行为。 《空洞骑士》的Boss战以其高难度和模式化的攻击方式著称,Boss的行为通常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攻击模式和行为逻辑。这时候,用户可能希望找到一个能够灵活设计这些行为,同时保持高效和可控性的工具。 首先,我需要回顾之前提到的Unity ML-Agents和AI Navigation的区别,但用户这次问的是Behavior Designer,这是一个第三方插件,主要用于行为树的设计。因此,我需要比较Behavior Designer与其他工具(如ML-Agents或AI Navigation)的优劣,特别是在Boss AI设计方面的适用性。 Behavior Designer是基于行为树的工具,适合设计层次化的决策逻辑,比如Boss的阶段转换、攻击模式选择等。而ML-Agents基于机器学习,可能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和时间,适合需要动态适应玩家行为的场景。但对于类《空洞骑士》这种固定模式Boss,可能不需要机器学习,反而需要精确控制每个阶段的行为,这时候行为树合适。 另外,AI Navigation主要用于路径规划和移动,可能不是Boss AI逻辑设计的核心工具,除非Boss的移动需要复杂导航。但通常Boss战的移动模式比较固定或有特定规律,可能不需要复杂的导航系统,多的是行为逻辑的设计。 用户可能没有提到Behavior Designer与其他AI工具的具体比较,但根据之前的讨论,需要明确Behavior Designer在行为树设计上的优势,比如可视化编辑、节点复用、调试方便等,这些都是快速迭代Boss行为的关键因素。而ML-Agents可能需要编写训练代码,调整奖励函数,对于小型团队来说可能效率不高。 另外,考虑到用户可能对性能有所顾虑,需要分析Behavior Designer的性能开销。行为树在运行时效率较高,适合实时游戏,而ML-Agents的推理可能需要多计算资源,尤其是在移动设备上可能不够理想。 可能用户还关心如何实现阶段转换、连招组合、响应玩家动作等具体功能,这时候行为树的分层结构能够很好地组织这些逻辑,比如使用选择节点、序列节点、并行节点来组合不同的攻击行为,并在满足条件时切换到下一阶段。 需要提醒用户的是,如果Boss需要根据玩家的行为实时学习或调整策略,ML-Agents可能适合,但这种情况在类《空洞骑士》的游戏中并不常见,这类游戏倾向于精心设计的固定模式,以提供可预测性和挑战性。 总结来说,对于类《空洞骑士》的Boss设计,Behavior Designer在可控性、开发效率和实现复杂行为树方面有优势,而ML-Agents适合需要自适应AI的场景。因此,推荐使用Behavior Designer或其他行为树工具来构建Boss的AI逻辑。</think>以下是针对类《空洞骑士》Boss AI开发的技术分析与工具选型建议: --- ### **一、核心需求分析** $$ \text{《空洞骑士》式Boss特性} = \begin{cases} \text{多阶段行为模式} \\ \text{精确动作衔接} \\ \text{玩家行为预判} \\ \text{视觉反馈强化} \end{cases} $$ --- ### **二、Behavior Designer优势解析** #### 1. **行为树架构适配性** ```mermaid graph TB A[根节点] --> B[攻击阶段选择] B --> C[连招序列] B --> D[闪避机制] B --> E[阶段转换条件] C --> F[突刺动作] C --> G[弹幕发射] D --> H[位移路径计算] ``` - **数学表达**: 阶段转换条件函数 $$ \text{Transition}(t) = \begin{cases} 1 & \text{if } H_P \leq \frac{1}{n}H_{max} \text{ 且 } t \geq t_{cool} \\ 0 & \text{otherwise} \end{cases} $$ 其中$H_P$为Boss当前血量,$n$为阶段总数,$t_{cool}$为冷却时间 #### 2. **可视化开发效率** - **节点复用率**:相同行为模式复用度可达70%+ - **调试实时性**:运行时可视化节点激活状态 #### 3. **精准时序控制** ```csharp // 连招时间轴控制示例 public IEnumerator ComboSequence() { PlayAnimation("Dash"); yield return new WaitForSeconds(0.3f); SpawnProjectiles(8); yield return new WaitForSeconds(1.2f); TriggerGroundSlam(); } ``` --- ### **三、ML-Agents适用性对比** | 维度 | Behavior Designer | ML-Agents | |---------------------|----------------------------|------------------------| | **行为确定性** | ★★★★★ 完全可控 | ★★☆☆☆ 概率性输出 | | **开发速度** | 即时验证(无需训练) | 需数小时~数天训练 | | **模式复杂度** | 支持嵌套10层以上逻辑 | 依赖神经网络容量 | | **动作精度** | 帧级控制 | 存在动作抖动风险 | | **内存占用** | 平均<5MB | 模型文件通常>50MB | --- ### **四、实战开发方案** #### 1. **分层行为架构** ```mermaid graph LR A[行为层] --> B[基础移动] A --> C[攻击决策] A --> D[环境交互] B --> E[追逐模式] B --> F[巡逻模式] C --> G[近战连击] C --> H[远程攻击] ``` #### 2. **关键节点配置** - **条件检测**:玩家距离、自身血量、技能冷却 - **行为组合**: ```lua -- 伪代码示例 if 玩家距离 < 3m then 执行突刺连招(3段) elseif 玩家Y轴差 > 2m then 触发升龙斩+下劈 else 生成环形弹幕 end ``` #### 3. **性能优化技巧** - 对象池管理弹幕实例 - 使用Animator Override Controller快速切换动作 - 通过StateMachineBehaviour关联行为树节点 --- ### **五、特殊机制实现** #### 1. **动态难度调整** $$ \text{难度系数} \alpha = \frac{T_{存活}}{T_{总}} \times \frac{D_{造成}}{D_{承受}} $$ - 实时调整攻击频率和招式复杂度 #### 2. **玩家行为预判** ```csharp Vector3 PredictPlayerPosition() { float t = attackDelay / playerSpeed; return player.position + player.velocity * t; } ``` #### 3. **阶段过渡动画** - 使用AnimationCurve控制过渡平滑度 - 通过Shader Graph实现形态变化特效 --- ### **六、推荐工具组合** 1. **核心逻辑**:Behavior Designer(行为树) 2. **移动控制**:Cinemachine + Rigidbody2D 3. **特效管理**:VFX Graph 4. **性能监测**:Unity Profiler模块 --- ### **七、开发注意事项** 1. **避免过度设计**:单个Boss行为节点建议控制在30-50个 2. **参数暴露**:将攻击间隔、伤害值等设为ScriptableObject可调参数 3. **状态同步**:使用Animator State同步物理模拟状态 4. **测试策略**:建议配置自动化测试场景 ```csharp IEnumerator AutoTest() { while(true) { SimulatePlayerInput(Random.insideUnitCircle); yield return new WaitForFixedUpdate(); } } ``` --- **最终结论**:对于强调精确动作设计和多阶段模式的类《空洞骑士》Boss,Behavior Designer在开发效率、控制精度和性能表现方面均显著优于ML-Agents。建议采用"行为树(80%) + 有限状态机(20%)"的混合架构,既能保证复杂逻辑的实现,又能维持代码可维护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